第十二課實現人生的價值(價值觀)
人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在實踐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課堂探究】課本第104頁
a“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這句話包含了什么道理?
b馬祖光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探究提示】a“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說明社會提供的客觀的條件是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基礎和前提,人在創造價值時必定離不開他人和社會,個人所做的一切總是構成他人和社會成果的一部分,沒有誰能夠真正脫離社會、脫離他人。
b沒有大家的努力,就沒有個人的成功,他把個人的成功看作大家努力的結果,看作是黨的給予的結果。馬祖光的價值觀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就會毫無保留地為社會服務、為他人謀利益,而不去斤斤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價值觀正確了,他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
(2)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
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但是,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
【概念】何謂個性?是指個人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的總和。由于每個人的先天素質不同,社會生活的經歷和受教育的條件不同,每個人都具有個人的獨特性。它包括氣質、性格、意志、智力、需要、動機、興趣、理性、信念、人生觀、價值觀、自我調節(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控制)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1)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舉例】司晶出生九個月就得了小兒麻痹癥,為了活下去,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術,現在靠固定在體內脊柱上的三根鋼棍支撐著身軀,無時無刻都忍受著肉體痛苦的煎熬。因為身體的原因,她從來沒有上過學,17歲才開始從舊報紙學習認字,每天堅持寫日記。后來她走出家門自謀生路,開辦了一家心理咨詢所。憑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她走上了北大的講臺,向學子們講述自己如何頑強地與病魔斗爭的經歷,現為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省十大杰出青年,齊齊哈爾市福源心理咨詢所所長。
【課堂探究】課本第105頁
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樣走出來的?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具備必要的客觀條件外,還需要哪些主觀條件?
【探究提示】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正是懷著一種極強的自我完善的意識和對實現人生價值的渴望,才使選擇了這種方式度過自己生命的每一天。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具備必要的客觀條件外,還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砥礪自我的精神等主觀條件。
【思想教育】笨鳥先飛
(2)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人生價值的實現過程是個人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施展自己能力的過程。個人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