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經濟常識常考知識點歸納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①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如何發展生產力?
①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為此,一定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各行各業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②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要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
(1)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2)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4、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5、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存在的客觀必然性(為什么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2)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6、公司經營成功的決定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包括價格、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品牌效應等。
(3)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公司是否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
7、企業兼并的意義:
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實現以優帶劣的調整,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8、企業破產的意義:
實行企業破產制度,有利于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在破產的壓力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通過企業破產,及時淘汰落后企業,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