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經濟常識常考知識點歸納
(2)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①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要允許和鼓勵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起來;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國家要對收入差距進行調節,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6.我國現階段為什么要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國現階段實行這種分配制度有其客觀必然性。首先,生產決定分配。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其次,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再次,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對加快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7、財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①國家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集中力量辦大事;②財政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財政調節資源配置,調控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發展;國家通過財政支出數量、方向、結構的控制和調整,能夠促進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經濟結構的優化,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③國家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支持高科技研究開發,發展科技教育等事業。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②財政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③財政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8、如何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增強納稅人的義務意識,自覺納稅。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各種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因此,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項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2)增強納稅人的權利意識,行使納稅人的權利。公共權力機構設置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納稅人服務的,因此,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我們青年學生現在雖然還不是直接的“納稅人”,但我們人人都要樹立“納稅人”的意識。一旦成為法律規定的納稅人,就應該自覺納稅。)
第四單元
1、為什么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1)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現代經濟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2)市場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來進行。市場能夠比較及時、準確、有效地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市場能夠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作用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