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九) 人生觀 價值觀
XX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九)
專題九:人生觀 價值觀
一、主干知識網絡
二、高考考點解讀
考點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含義
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科學及風俗習慣等。
(2)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意識來源于社會存在,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與之相適應。社會意識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階級性。
②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社會存在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與此相聯系,人們的社會意識也必然會相應地發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變化。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社會意識作為精神的東西,能在一定的條件下變成物質的力量,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的反作用表現在性質和程度兩個方面。
①在性質方面,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②在程度方面,一般來說,群眾掌握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越多、越普遍,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大;反之,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小。
3)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中,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再大,也只能憑借一定的物質手段才能實現。所以,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反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又反對把這種反作用加以夸大的歷史唯心主義。
(3)方法論要求
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統一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正確的價值觀。
考點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價值觀的含義
①價值觀是人們斷定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
②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③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不同時期的價值觀往往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要、利益和認識發生變化,價值觀也隨之變化。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①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
②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就不同。
③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錯誤的價值觀會把人們引向歧途。
(3)方法論要求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4)正確價值觀的標準
①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最高標準,就是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的規律相一致的人類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