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九) 人生觀 價值觀
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都是社會理想,它們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必經階段。其次,實現共同理想,必須以最高理想為根本方向。
考點12: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理想與現實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1)首先,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理想是比現實更高遠、更遠大的目標。
①理想的材料來源于現實
理想同一定時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密切關系,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經濟、政治關系的產物。事實上,無論在個人理想中還是在社會理想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現實的影子。
②理想的可能性來源于現實
理想是一種同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有實現可能性的想象。它之所以有這種可能性和可行性,是由于理想不同于幻想、空想,它具有客觀依據,符合客觀規律。它是現實提供的必要條件基礎上的想象,因而,它最終是能實現的。
③理想的動機來源于現實
人類的理想產生于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產生于對社會丑惡的抗爭。人類正是在對現實的不滿足中,建立起自己的理想,開始了無窮的理想之路的。
④理想源于現實,但它不等于現實,而是高于現實,是現實的發展方向。理想是比現實更高遠、更美好的目標。
其次,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但不是今天的現實,而是明天的現實。
總之,理想與現實是辯證統一的。
(2)方法論意義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必須把理想植根于現實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對職業理想的選擇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出發。
(3)錯誤傾向
一方面,我們要反對在確定自己的理想時,好高鶩遠或自暴自棄,不從實際出發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反對把理想與現實混淆起來,一旦看到現實中還存在著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的現象,便對美好理想能不能實現產生懷疑甚至動搖的錯誤態度。
(4)怎樣做
①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的道理說明,我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對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只有這樣才可能把理想變為現實。
②要把社會理想或職業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而從主觀方面來說,特別需要艱苦奮斗。首先,艱苦奮斗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考點13: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1)含義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主要的穩定的部分是勞動群眾。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2)為什么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3)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考點14: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于一切
(1)人民群眾的地位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我們就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