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導學案一、考點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宗教政策
二、考情分析
2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天津文綜,10,4分
福建文綜,28,4分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山東文綜,21,4分
廣東單科,29,3分
三、知識梳理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的三個基本原則
(1)、民族平等(首要原則)
①含義: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平等的履行應盡的義務。
②原因: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國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各族人民都為祖國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2)、民族團結(重要原則)
①含義: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3)、各民族共同繁榮(根本原則)
①含義: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②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4)民族原則之間的關系
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顧我國民族區域自制的法制化進程
2、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制制度
(1)含義:
(2)體現: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3)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4)自治機關:
①雙重地位
②自治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5)核心內容:自治權。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制度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種形式。
(7)實行民族自治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①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決定我國必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現實情況)
②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歷史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