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經濟生活第一輪復習教案14
c意義: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發揮個體經濟的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⑵按生產要素分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a.含義: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
b.具體形式:
①勞動要素收入:指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收入。
②資本要素收入:包括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股份分紅體現對剩余勞動的部分占有。
③技術要素收入: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術取得的收入。如: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
④管理要素收入:企業的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參與分配的形式。
⑤信息要素收入
⑥土地要素收入:土地、房屋的租金等。
c.意義 ①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有利于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調動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勞分配;②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③按生產要素分配;④其它:公有制經濟中的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注意:a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勞分配;非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
b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勞動收入(主要有: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勞動要素收入);②合法的非勞動收入(資本要素收入、技術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
c技術要素收入:①技術勞動收入(勞動收入);②技術轉讓收入(勞動收入);③技術入股收入。
d管理要素收入:①管理勞動收入(勞動收入);②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份分紅。
e從分配尺度上看:①按勞分配→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質量);②勞動要素收入→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⑶總結: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
a.是什么: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b.為什么:①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決定分配,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分配方式)。(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呈現多層次。)②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③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④堅持和完善此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⑤實踐證明,堅持此制度,對加快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此外:多種經營方式的并存也是原因之一)。
(二)效率與公平
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公平的含義:公平的含義比較寬泛,我們這里學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公平的含義比較寬泛,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等各個領域。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著根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