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知識綜合】一、從歷史學角度分析:1.中國古代史(醫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后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圣”,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后世中醫的重要經典。(4)隋唐時期:①唐朝杰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并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藥學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藥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藥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于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征等方面的新認識。2.中國近現代史(1)抗日戰爭:從1941年開始,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大“掃蕩”,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氣和進行細菌戰,制造無人區,妄圖消滅抗日根據地。關東軍的“七三一”部隊是侵華日軍研究細菌戰的專業部隊。抗戰勝利后,日軍在中華大地上遺留了大量細菌彈、毒氣彈,有不少仍有較大危害性,如XX年5月24日晚發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侵華日軍遺留化學武器中毒事件。(2)新中國成功防治血吸蟲病:“千村薛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些是毛澤東1958年揮寫的《送瘟神》詩中的名句。由此詩起,“瘟神”成了血吸蟲病的代名詞。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功防治血吸蟲病被認為是我們國家建立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標志。
(3)XX年“5·12”大地震以來,國家也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工作,防止出現“大災之后的大疫”。
3.世界近現代史(1)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封建國家的殖民擴張開始,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殺和奴役外,還帶來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傳染病。(2)17世紀至20世紀初科技成就:19世紀60年代,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明了“高溫消毒法”一些傳染病防治疫苗,奠定了微生物的基礎。二、防控h1n1流感疫情基礎問題:1.從XX年4月25日,who(世界衛生組織)宣布h1n1流感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后,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流感病例。這反映了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什么? 答:經濟全球化.2.我國政府緊急起動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預案表明了什么?答: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