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二輪復習教案
答案:b
例3:(•廣東•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XX年至XX年處于峰值,隨后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材料二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目前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原有競爭優勢日趨弱化的挑戰。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當一國或地區收入達到中等水平時,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比較優勢減少,經濟增長因缺乏新的動力而速度下降或長期停滯。
(1)結合材料一,分析“劉易斯拐點”可能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請你為廣東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議。
【解析】第(1)問運用日益凸顯的用工短缺現象為背景材料,考查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局面產生的影響,出題角度較新。對勞動力市場出現的“劉易斯拐點”的含義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思考由此產生的影響時不能從勞動者自身和企業兩個角度全面作答可能會導致失分。第(2)問考查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政府宏觀調控的知識。解答本問先要通過閱讀材料理解造成廣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不認真審讀材料,不理解哪些原因使廣東省某些企業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將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作答。但只要認真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出有可能身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再有針對性地從企業自身和政府宏觀調控兩個角度提出解決措施,本題便不難得分。
答案:(1)勞動力轉向買方市場,工資水平上升;企業用工成本加大, 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
(2)轉變經營戰略,通過自主創新、提高員工素質等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向技術密集型生產方式轉變;政府出臺優惠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