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考點備考專項復習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經濟平衡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要,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6.稅收的含義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的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注:稅收屬于分配范疇;
稅收憑借的權力是政治權力;
稅收分配的目的是滿足國家履行其公共職能的需要。
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是稅法。
7. 稅收的基本特征。
(1)強制性: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稅。
強制性的表現:一是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 ,二是稅務機關必須依法征稅。
正因為稅收具有強制性,所以它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最普遍、最可靠的一種形式。
注:社會產品的分配憑借兩種權力進行,一是國家政治權力,二是所有者權力。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獲得,而利潤是國家憑借所有者權力獲得,個人分配中的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都是憑借所有者權力獲得。
(2)無償性:國家征稅后,不直接對納稅人返還利益。
無償性是相對的。直接無償,間接有償,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固定性:稅收在征收前以法律形式預先規定,預先規定了征稅對象和稅率,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不能隨意改變。
(4)三者的關系: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第一,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
第二,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
8. 個人所得稅
第一,屬于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額征收的一種稅。
第二,征稅對象:個人所得額。
①必須是合法所得; ②并非全部所得,有一定范圍和起征點。(參閱課本,即可)
第三,納稅人:在我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以及在我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而從我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第四,稅率:按應稅項目不同,分別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第五,作用: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運用:能夠運用個人所得稅的計稅辦法計算稅收。
注意我國的個稅的起征點已由1600提高到。
例:王某每月的工資薪金所得為6000元,請問他每月的稅后收入為多少?
應納稅所得額:6000-=4000元
500×5%+1500×10%+ ×15%=475元
6000-475=5525元
判斷:個人的全部收入都要征收個人所得稅。( × )
9. 稅收的作用
(1)增值稅作用:增值稅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也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可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偷漏稅行為。
(2)個人所得稅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