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二單元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1.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注意】
(1)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
區別:客觀實在是指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特性。它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對于任何人來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
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
(2)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
不能將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質的根本屬性
物質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4)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幾種說法: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世界的本質是物質。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④世界統一于物質。⑤世界是物質的。
(5)馬哲物質觀的意義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與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界限
②“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與不可知論劃清界限
③“客觀實在”→克服舊唯物主義哲學物質觀的缺陷(將物質混同為物質的具體形態,必然經不起唯心主義的攻擊)
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3.哲學上的運動概念及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1)運動的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物質和運動是辨證統一的。②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④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的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的觀點。
4.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運 動 靜 止
區別 含義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
特點 永恒的、無條件的、絕對的 暫時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聯系 ①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②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的詭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