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辨證和歷史唯物主義
(二)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理解。 形成了兩中基本形態(tài)。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請同學們閱讀p12-13,歸納總結,完成下列表格
唯心主義形態(tài) 基本觀點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辨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
課堂設問:如何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個對子”
提示:哲學中的這“兩個對子”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1) 二者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他們所回答的是哲學中的兩個不同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在于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是世界本原的,就是唯物主義觀點;凡是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是世界本原的,就是唯心主義的觀點,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根源于對世界究竟處于怎樣一種狀態(tài)的問題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堅持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辯證法;采取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形而上學。
(2) 二者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辨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影響和制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所以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因為:第一,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一般說來,首先需要解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問題,然后才進一步解決這個世界的狀況怎么樣的問題。第二,如何解決世界的本原問題,規(guī)定了在解決問題的狀況怎樣問題上的方向。第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作為兩種思想觀點從來不存在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獨立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哲學派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具有影響和制約作用,是因為客觀事物本身既是物質的,又是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正確地、如實地揭示世界的本質,不僅要堅持唯物的觀點,而且要堅持辨證的觀點。沒有辨證的觀點就不可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底,就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情景感悟
(1) 通過探究一,從學者與民工的對話中我們可以認識到,當前還存在許多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曲解。把物質享受看成唯物主義,追求精神滿足看作唯心主義,是一種庸俗化理解。事實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如擅自給它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
(2) 通過探究二,我們可以體會到我國古代豐富的哲學思想。我國古代思想家對世界本原問題的探討包含了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它否認神創(chuàng)造而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本質上是正確的,但由于它將一些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等同于物質,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
(3) 通過探究三,感悟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在王守仁看來有了人的靈明才有了天地萬物,沒有了人的靈明就沒有了世界,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這種觀點錯在將人們認識世界離不開感覺夸大為世界的存在依賴于人的感覺,是非常荒謬的。
(4) 通過漫畫《大樹的對話》感悟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人類的影響。唯物主義的思想和方法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使人們不斷獲得成功,結出累累碩果;唯心主義被稱為“不結果實的花”,一旦人們在思想上陷入唯心主義并用這種思想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必然會導致失敗,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既然是“姹紫嫣紅”的花,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fā)展會有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