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第七章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一、基本原理總結: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原理內容】:(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①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②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
(2)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因為:①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②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③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使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認識總是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從深度上講,人們的認識需要逐步深化;從廣度上講,人們的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進程上講,人們的認識必須向前推移。
【方法論】:人們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反對把認識凝固化、僵化的觀點。
4.【原理內容】: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如果把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輯關系構成一定的體系,就形成科學理論。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因而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5.【原理內容】: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了在思維中必須進行分析與綜合。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
【方法論】: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貫穿于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對矛盾各方面及其關系既分析又綜合;對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綜合;對其他各種矛盾關系既分析又綜合。
6.【原理內容】:想像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的想像,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
創造性思維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7.【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對認識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