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經濟1
(二) 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1、原因:(1)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于更好地發展,國家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要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
(2)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
2、怎樣做?
(1)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水平和效益。
(2)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
3、 籌城鄉發展
(1)原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議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2)措施: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引導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發展。
4、 統籌區域發展
(1)原因 :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不平衡,東中西差距不斷擴大,這就制約著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我國的長治久安。統籌區域發展是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要求,有利于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和和諧社會建設。
(2)措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五、面對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4、 經濟全球化的實現方式----跨國公司
(1)含義:指本國擁有總部,并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
(2)作用: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載體;有利于利用各地優勢組織生產,促進資金、技術、人力和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推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5、 經濟全球化影響:
(1)積極影響:推進生產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促使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2)消極影響:一方面,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使一國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世界,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極大威脅。
5、發展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勇敢地接受挑戰。
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一)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1、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和地位:成立于1995年1月1日,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并稱為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2、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積極組織多邊談判;為國際貿易制定規則;為成員國提供解決貿易摩擦與沖突的場所。
3、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與目標:非歧視性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目標:各成員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生產和交換,促進各成員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