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經濟1
【知識拓展】全面理解新型工業化道路:
(1)什么是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2)我國為什么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任務尚未完成,又面臨著實現信息化的艱巨任務。第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工業技術管理水平;減少污染,降低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使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怎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第一,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高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第二,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第三,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作用,既要注重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又要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廣辟就業崗位,努力擴大就業,充分利用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總而言之,就要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拓展提高】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使生產要求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資本為追逐利潤,在全球到處奔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方法點撥】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其認識,既要看到它促進生產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促使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也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以及“風險的全球化”。
【拓展提高】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各國經濟互補,加入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發展經濟之路,各國應抓住機遇,積極參與,但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會使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我們應趨利避害,不斷提高防范風險能力。
【思維發散】
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我們國家應努力調控好進口,完善進口預警和預測機制;加強標準化和檢驗檢測系統建設,以破除綠色壁壘為重點,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全面加強標準化生產和檢驗檢測系統建設,增強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開掘國際市場。
【拓展提高】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單靠國內自身和積累資金不足以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資金和技術,堅持引進來。
②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堅持“引進來”的同時,必須“走出去”,這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走出去”的條件越來越成熟。
③“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在更大范疇,更文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