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復習學案
之政治生活—第二單元
第四課 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一)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義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行使行政權力必須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政府依法行政的依據: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
依法行政 依法執政
區
別
主體 是國家行政機關,即各級人民政府 是中國共產黨
內
容 依法行政的“政”指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 依法執政的“政”主要指國家政權,黨通過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來實行對國家政權的控制
方
式 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機關通過履行政府職能來實現的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來實現的
聯系 依據相同,都根據憲法和法律行使職權或執掌國家政權;目的相同,都為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都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客觀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實質
從根本上說,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就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表現,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是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為什么要堅持依法行政
a.堅持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a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法行政從根本上講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是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b政府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可以促進各級政府全面履行職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c堅持依法行政,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本質要求。
d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原則的具體體現,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e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
補充: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
(1)區別:①含義不同。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社會事務;以德治國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②范疇不同。以德治國屬于思想建設范疇,屬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國屬于政治建設范疇,屬于政治文明。
③依靠手段不同。以德治國主要依靠道德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思想行為;依法治國以法律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思想行為。
(2)聯系:兩者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兩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b. 堅持依法行政的意義: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
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注意:法治相對于人治而言,劃分法治還是人治的最根本標志,就是法律與個人意志發生矛盾的時候,是法律權威高于個人意志,還是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律權威高于個人意志的治國方式,就是法治;反之就是人治。法制一般指靜態意義上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立法、執法、司法等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