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總復習第一輪必修3《文化生活》學案
第三,因此,不能簡單地說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中華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
辨析: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不同民族文化很難融合相處。
第一,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也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但不等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無共性。
第二,中華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辨析: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
該觀點是錯誤的。源遠流長是從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動態)的角度,側重從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來說明中華文化的特點;博大精深則是從中華文化的內涵厚重(靜態)的角度,側重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來說明中華文化的特點。
【典型例題】
(XX年寧夏卷第題)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聲,展現在cctv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強調文化的各具特色,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豐富多彩,人們為各民族文化所感動,體現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故②③入選。①觀點錯誤,民族文化只有在馬列主義指導和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才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材料沒有包含時代精神的內容,同時④的觀點本身也不準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形成和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
答案:b
3. 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今天,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起了嶄新的一頁。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耕耘。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考點2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1. 包容性的含義
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 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意義
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點23:中國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中華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