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總復習第一輪《經濟常識》
c科技進步增加了商品的技術含量
d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單位商品價值量減少
5假定去年生產1克黃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1克白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黃金。如果今年全社會生產黃金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價格用白銀表示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假定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價值為40元。如果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小時,那么,a在4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生產出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是 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假定一件上衣的價格是40元,現在生產上衣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假定生產上衣的原材料的價格不變)。據此回答6—8題。
6據題目的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如果供求關系和紙幣的發行量不變,則1件上衣的價格為20元②如果供求關系和紙幣的發行量不變,則一件上衣的價格為40元③如果供求關系不變,紙幣的發行量增加1倍,則1件上衣價格為40④如果紙幣發行量不變,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則1件上衣價格或低于或高于20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若生產該上衣的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率先提高1倍,其他條件不變,則該企業在同一時間內所得利潤
a增長1倍b增長2倍 c不變d減少一半
8上兩題體現的經濟學道理有
a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
b商品價格是由商品貨幣含金量來決定的
c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并受供求關系、紙幣的發行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d商品的價格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9.對于商品生產者來說,率先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是
a可以提高商品的價值量
b可以降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可以提高商品的價格
d可以增加自己商品的價值總量
考點1: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1、商品的含義:……用于交換
比較 商品 其他勞動產品
區
別 1.商品用于交換
2.商品有價值
3.商品是個歷史范疇 1.不用于交換2.沒有價值3.勞動產品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范疇
聯系 1、二者都是勞動產品;2、二者都有使用價值;3、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比較 商品 非勞動產品的物品
區別 1.商品是勞動產品2.商品用于交換3.商品是個歷史范疇 1.不是勞動產品2.不用于交換(特殊情況除外)3.物品是個永恒的范疇
聯系 二者都有使用價值
2、商品經濟的含義: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注:商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考點二:商品的基本屬性
1.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比較 使用價值 價值
區
別 1、含義
2、形態 具體 抽象
3、性質 自然屬性 社會屬性
4、主體 賣者擁有 買者支付
聯系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