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學案系列: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合理且適度的收入差距是貫徹黨和國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等重大方針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義,更好地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
②尊重和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③鼓勵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
④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我國的規劃中,將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下列能體現分配問題上堅持維護公平的是
①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②扶助弱勢群體,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③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落實“三條保障線” ④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知識拓展與能力提升(選做部分)
31.材料一:1978—XX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況
1978年 1989年 1999年 XX年 XX年
國內生產總值(元) 3645.2 16992.3 82054 120332.7 24661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376 5854 7703 13786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134 602 2210 2476 4104
材料二:XX年不同行業的幾位職工工資情況
⑴、沈陽市居民劉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兒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崗后在一家單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價補貼。
⑵、成都某國企員工:基礎工資880元,年功工資120元。房租補貼80元,崗位工資1725元,扣除養老金、公積金、醫療保險、所得稅,一個月實發2020元。
⑶、某金融業人士:基本工資1500元,崗位工資5070元,住房津貼970元,交通及福利補貼2150元。
⑷、深圳某公司長住海外員工:底薪1XX元,補助7000元,年終獎金根據市場情況好壞10萬至15萬左右,平均年薪35萬左右。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怎樣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問題?
(3)如何解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問題?(10分)
參考答案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鞏固練習:必做部分:bddca
選做部分:aacba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課堂探究
(1)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變化,允許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體制不完善;地域差別;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3分)
(2)當前我國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合理打開收入差距。這是由我國目前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對于收入上的差距,我們一方面要體現效率原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允許和鼓勵“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們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而導致兩極分化,以體現公平原則,最終達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