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三課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人所注重的人生倫理一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的安身立命觀念最注重個人的自我德性修養,其中,儒家的修養理論影響最為深遠。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義并舉,為了實現仁的理想,主張“舍生取義”。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華民族的無數崇道貴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踐行,以仁愛為核心,不斷衍生出許多道性的規范,如寬恕、節儉、禮讓等。這些傳統美德,已經和整個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維系中華民族成員間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民族聚合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操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也屬于整個世界。如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法律與天文學上創造了光彩奪目的成就,他們制定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法典,后來兩河流域的人們義制定了《烏爾納姆法典》《蘇美爾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業述法典》等等。其中,影響最大保仔最完整的是《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兩河流域文明發達的重要標忠之一,它對以后兩河流域乃至古代希臘、法典的發展產生了大影響,還成為研究兩河流域和社會狀況十分珍貴的資料。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明,古希臘人的哲學與藝術成就,占代印度人民在宗教和數學方面的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3)尊重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中國有句古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恒主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對待不同的文化堅持一律平等的原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各民族人民都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因此,各民族的平等是實現世界文化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同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必須看到,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同時,各民族、國家和地區文化的特殊性與獨立性應得到更充分的關注。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要吸納外族的先進文化,同時也必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樣才會更具生命力。沒有民族文化,也就無所謂世界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趨勢不可逆轉。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類的精神領域顯得更加豐富多彩。4.生活中的文化傳播(1).文化傳播的含義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那么何為文化傳播?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