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a. 擴大再生產基金和生活消費基金 b. 物質生產部門基金和非物質生產部門基金 c. 國家純收入、企業基金、勞動者個人收入 d. 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 【解題思路】:這是1999年廣東高考試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國民收入的最終用途”,試題難度較低,正確選項為d。 例2.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通過關于個性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從1999年11月1日起恢復對居民儲蓄存款利息征稅。這將有利于 ①增加國民收入 ②增加財政收入 ③啟動消費,拉動內需 ④調節個人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題思路】:本題屬于組合式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居民存款儲蓄征收利息稅意義的認識。做好組合式選擇題應注意排除兩類組合:一式包含錯誤題肢的組合;二式不包含正確題肢的組合。征收利息稅,居民在銀行的存款收益減少,這將刺激居民將一部分儲蓄流出來用于投資和擴大消費,同時,國家將這部分利息稅主要用于扶貧和解決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起到了調節個人收入的作用,可見③④。a肢不包含④,d肢不包含③,應排除掉。利息稅作為一種稅收,是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征收利息稅無疑能夠增加財政收入,而不是增加國民收入,故②應選。排除掉包含錯誤題肢①的題肢組合c,這樣就可準確選擇出正確答案b。 【專題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國家建立糧食風險基金、儲備和保護價收購制度,對糧食市場進行吞吐調節,保護農民和消費者的權利。這一舉措表明 a.財政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b. 財政手段是維護糧價的唯一手段 c. 運用財政手段才能解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矛盾 d. 我國糧食問題并不需要通過市場調節來解決 2.通常情況下,在財政預算中,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狀態,這是因為 ①收支平衡,表明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②如果節余過多,社會 出現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局面 ③如果財政出現赤字,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 ④收支平衡,經濟結構一定會得到優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過去我們治理通貨膨脹,主要運用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進行調控;現在我 們治理通貨緊縮,主要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拉動內需。這兩種宏觀調控手段的共同目標是 a.解決社會總供給落后于總需求的矛盾,抑制過快消費 b.解決社會總需求落后于總供給的矛盾,控制經濟過熱增長 c.實現總量平衡,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d.擴大國家財政收入,促進經濟增長 4.國民收入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它是指一定時期內 ①物質生產部門所生產的物質資料的總和 ②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 門的全部產品 ③社會總產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產資料后剩余的部分 ④社會總產值減去同期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