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一輪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專題復習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題以成功舉辦這兩次盛會為背景材料,體現了高考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充分理解政治制度,要充分把握與政治制度相關知識點。本題從我國的政治制度角度考查成功舉辦這兩次盛會的重要原因。①項明顯不合題意;②③兩項觀點正確符合題意;④項偏離了設問要求。
【答案】選c。
2、(•福建高考)39.
材料二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外界有人對中國的發展展現出復雜心態:一方面對中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表示認可;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巨大規模和發展模式感到恐懼,甚至提出了“中國威脅論”。
(2)請你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對材料二中的“復雜心態”進行評析。(10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思考時,一定明確評析,要既有評價又有分析。一個問題一般有三部分組成:答題范圍、答題針對對象、答題方向(即題型)。本題答題范圍為政治生活;答題針對對象指材料二中的“復雜心態”,分析材料二,可知外國對中國既“認可”又“恐懼”,涉及外國對中國的態度,我們可將考查范圍縮小為政治生活“國際社會”知識;評析,有評價有分析,思路基本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認可的是承擔國際責任,為什么能承擔;中國威脅論是不成立的,我們堅持和平發展。
【答案】
(2)①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對舊的國際秩序產生了沖擊,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③中國的發展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
3、(•廣東高考)36.(27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XX年至XX年處于峰值,隨后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材料二: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目前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原有競爭優勢日趨弱化的挑戰。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當一國或地區收入達到中等水平時,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比較優勢減少,經濟增長因缺乏新的動力而速度下降或長期停滯。
材料三:時期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
(3)結合材料三,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簡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有利和不利國際形勢。(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