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一輪我國政府受人民監督專題復習
參考答案
1-5 dacbb 6-10 aacaa
【解析】選b。《條例》明確了政府的職責,取消行政強制拆遷,是對公民合法權益的尊重,有利于依法行政和履行職責,①③④正確;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且該《條例》涉及的是房屋權益,未涉及其他方面,②觀點錯誤。
5、【解析】選b。人大有決定權,①錯誤;修改相關規定、加強監管,是依法行政、履行經濟職能的表現,②③正確。此處未涉及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④與題意不符。故選b項。
6、【解析】選a。政府的權威來自于人民的認可,故a正確。b、c、d皆不屬于根本標志,不選。
7、【解析】選a。有效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的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④說法錯誤。①②③是對材料的正確解讀,故選a項。
8、【解析】選c。這種方式是一種不恰當的方式,①觀點錯誤。②③④屬于正確認識,故選c項。
9、【解析】選a。該事件的發生起因于政府的非法行政、粗暴執法,因此正確的做法應是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增強服務意識,自覺接受監督,①②③正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是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講的,④觀點錯誤。故選a項。
10、【解析】選a。本題考查“法律白條”的危害,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夸大了“法律白條”的危害性,說法錯誤。故選a項。
11 、【解析】 對辨題中的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是解答此題的基礎和關鍵。要首先回顧公民如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再進行辨析。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從這個角度來看,“按政府要求”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另一方面,按“政府要求”也不能違背公民的合法利益,要做到辯證地看待兩者的關系。
【答案】(1)有序政治參與是指公民的政治參與必須遵循法律、規則和程序,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則,就會導致無序的政治參與。
(2)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當政府的要求符合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時,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政治參與就是有序政治參與。
(3)權力不受制約和監督,必然導致濫用權力,政府必須依法行政和接受人民監督,否則,政府的要求就會違背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就會阻礙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
(4)綜上所述,題中觀點是不確切的。
12、【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思考時應注意找出材料背后隱藏的信息。“網絡發言人”的出現應對的是網絡這一新興事物,網絡與廣大人民群眾聯系密切,因此“網絡發言人”的設立直接反映的是政府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因此可從國家性質、人民權利、政府宗旨和原則、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來思考回答。“認識”應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回答。
【答案】(1)當今網絡日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表達意愿的載體。政府機關設立“網絡發言人”正是應對這一新形勢的正確舉措,從根本上講,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的,體現了我國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2)“網絡發言人”的設立有利于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表現,有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進政府工作,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