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更重要的還是社會的產物。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意識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產生的反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注意:是人腦,而不是“大腦”或“頭腦”。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的形成,不僅離不開人腦,還必須有被反映的客觀存在。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因此,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注意:(1)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 2)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對客觀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過二者性質不同而已。
(3)意識的本質: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4)由于時間、地點、條件等主客觀的因素,人們的意識會存在差異。
(5)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而不是人腦,人腦僅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是“工廠”。
4.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因此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5. 意識的能動作用
(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
③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2)意識能動作用的原理: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 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可以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 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注意】
(1)意識無論是能動地認識世界還是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的,必須通過實踐來實現。
(2)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對客觀存在都有反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發揮有雙重性(二重性):從認識世界來看,意識既可能正確的反映客觀存在,也可能錯誤的反映客觀存在。從改造世界來看,正確的意識對改造世界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改造世界起消極的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