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6.1 聚落的形成 教學設計
2.村落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分析
·村落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村落的形態各異,不管是帶狀村落,還是多邊形狀的村落,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
【過渡】在定居的過程中,各種村落相繼形成,各個地區村落的形態各異。當我們外出游玩時,你是否會注意到某些村落的形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參觀幾個地方,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障礙,請你解決它。
【學生活動2──探究式討論學習】各組根據所提供的兩個案例展開分析討論,說說對兩個案例中聚落形成的看法(原因解釋),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村落?小組設計出你們認為很合理的鄉村聚落模式。
討論材料一:圖6.2和6.3及書本相關文字。
討論題:(1)觀察兩圖的村落有什么不同,與周圍環境有什么關系。
。2)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聚落?
河流較少的平原地區:圓形或不規則多邊形
河網密度較大的平原地區:帶狀
討論材料二:浙江省楠溪江中游大多數村落“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學生根據材料回答)
說明:分發給學生文字資料,展示圖片投影,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層層遞進,得出結論。
討論題:(1)該地村落“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布局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2)該地村落“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布局的人為因素有哪些?
。3)設計出你們認為很合理的鄉村聚落模式。
村落選址往往要求有良好的小氣候,安全、防災、士地、水源、山林等。但最主要著眼于兩點:首先環境要有領域感,如渠口村,北靠霽山,西為雷峰山,東為鳳凰山,形成三面環抱之勢。另外“腰帶水”也能造成領域感,如東皋、楓林、塘灣、西岸等村,村址四周山嶺不僅閉合,而且大體中軸對稱,有層次感。其次著眼于附近要有圓錐形山峰,且往往在村子東南方向,這個尖尖的山峰就是文筆峰,再在村子前面對文筆峰鑿一口池塘,使用權文筆峰投影于其中,意為“文筆蘸墨”,蒼坡、豫章等村都有此類沼池。
這樣的選址和布局,使村子的東、西、北三面都有山環抱,冬季不受寒風侵襲,夏季季風循河谷北上!把鼛笔勾遄游挥趶潖澢恿鞯某练e而避開沖涮岸,解決了村落的防洪問題。
背山面水是建筑選址的基本格局。村落或城鎮在山與水的環抱之下,各自然要素的最佳組合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便是風水說中認為“有生氣”的地方。一般而言,理想的風水寶地最好是馬蹄形的,三面有山環抱,風水穴位于主峰的山腳下,山勢走向呈某種吉祥動物的態勢,穴前有一片鄰水的開闊地,河流溪水似金帶環抱,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是朝陽──不難想象,具備這樣一種條件的自然環境,對人的生存來說當然是十分理想的。
參觀了楠溪江古村落,你的感受如何?假設你是一個普通村民,請設計出你心目中的村落(圖、文形式)
【過渡】不管怎樣,心目中的村落應該符合人地和諧的觀念,而現階段我國開發了一個又一個古村落,我們心目中的古村落也正在逐步地變化。村落的出現是伴隨著人口的聚居逐漸形成的,村落的人口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下一步是不是就會形成城市呢?答案我們先不公布。
三、城市的起源
1.城市起源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