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電子通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電子通信的發展和影響。
2.了解電子通信帶來的社會變革。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實例說明電子通信的影響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夠辯證地認識網絡帶來的影響;
2.培養努力學習和科學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電子通信的影響和作用。
2.互聯網帶來的社會變革。
難點:
信息化與數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與國際互聯網的理解。
教學方法
歸納法和個案分析法。
教學過程設計
承轉過渡:在“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一課中我們對通信的有關知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時代,信息傳輸的主要途徑是電子通信,電子通信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為此這節課著重講述通信發展的最新趨向──電子通信。
一、電子通信
利用電作為通信手段是19世紀30年代以來的事,電信起步晚于郵政,但發展速度異常迅猛。在信息時代,信息傳輸的主要途徑是電信,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使用,使信息傳播更加快捷,而電子通信是電信領域的“排頭兵”。
多媒體投影圖7.24,教師提問:電子郵件和普通郵件有何差異?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
1.傳遞的網絡不同。電子郵件通過電信網絡(數字網);普通郵件通過郵政網絡(郵局)。
2.通信方式不同。電子郵件是一種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無論走到何處,只要有一臺網絡連接的電腦,便可打開自己的郵箱,收到由網絡傳來的郵件;普通郵件是場所到場所的通信,收件人離開特定的場所就無法完成通信。
3.郵件傳遞的時間不同。電子郵件快,普通郵件慢。
繼續引導學生:可以得出電子通信的特點,即信息化和數字化。
啟發學生思維:電子通信對我們的經濟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幾種形式?
學生思考討論:主要的作用在于改變交往形式、加快社會運轉節奏。具體形式主要有信息高速公路和國際互聯網。
學生閱讀教材第86頁,并進行討論: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2.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原因是什么?
3.影響最大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其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由于在上網的高峰期內,傳輸的信息量大,反映出信息網絡并不通暢,而計算機、通信和聲像技術融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出現和使用后,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要改變信息傳輸上“信息量少、速度慢”的問題,修建“信息高速公路”非常必要。所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立體化的通信網,這是一種大容量、高效率的電信網,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解決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量少、速度慢的問題,而國際互聯網或因特網,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體體現。
承轉過渡:電子通信會帶來哪些社會變革?
二、電子通信帶來的社會變革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思考和討論:電子通信帶來的主要社會變革為:
1.開展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
2.提供各種服務,方便人們生活。
3.加強交流,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
1.電子通信是以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核心,以數字化為形式的通信方式,是電信通信領域的排頭兵。
2.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個集電話、電視、電腦等功能于一體的,能夠綜合傳輸和處理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的一個全社會的立體化通信網。
3.國際互聯網是當前信息領域發展最快、作用最大、影響最廣、公眾關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網絡,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