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氣象災害 教案
2.人為方面:植被破壞嚴重
資料:(1)森林過度砍伐。大興安嶺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森林寶庫。原有木材蓄積量為6億多立方米,長期以來,由于管理不善,重采不育,使今日的木材蓄積量已不足1億立方米,森林資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
(2)森林火災嚴重。僅1987年大興安嶺地區的森林大火,橫掃百里林場,吞噬縣城一座,毀掉39萬公頃原始森林。
(3)毀林墾荒嚴重。由于森林的過度砍伐,使6萬多公頃林地化為烏有。
(4)林區生活燒柴量大。一個林場一年要燒掉一萬立方米的好木材。
轉折引入:而每年給我國帶來的損失居各種氣象災害第一位的是干旱。
看書提問:什么是干旱災害?它有什么危害?(讀書第115頁)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干旱是因長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而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嚴重的干旱會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學生討論:人們應如何防御旱澇災害、減少損失呢?
教師補充:
1.修建各種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我國正在建設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和黃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將發揮五大效益:防洪、發電、灌溉、排沙和減淤。如小浪底工程竣工,可使黃河防洪標準由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10xx年一遇,且通過滯渾排清可保下游20年不淤,使千年黃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植樹造林,水旱兼治
森林是“綠色水庫”,林地的樹冠能截留20%的雨水,7%的水分能被樹干、落葉吸收。
3.利用氣象衛星加強監測和預報
總結提問:以上我們講述了幾種主要氣象災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治等內容,歸納起來,氣象災害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
氣象災害的特點有:種類多;范圍廣;頻率高;災情重;持續時間長;群發性;連鎖反應。
(四)總結擴展
氣象災害影響了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的許多方面,“減少氣象災害”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國于1993年第一次把減災列入到了國民經濟的總體規劃中,建立了相應的減災管理系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98年我們還戰勝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希望也能夠做到成功地防御氣象災害,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減為最少。
六、板書設計
4.5 氣象災害
一、氣象災害的特點
二、主要氣象災害及其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