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產業活動復習
第三章 區域產業活動
3.1 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
1、農業、礦業、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產業活動的主要區位特點:
( l )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與自然環境的聯系最為密切。
( 2 )礦業:與自然環境的聯系也最為密切。
( 3 )工業:區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較少,受社會經濟條件影響較大。
( 4 )商業和服務業:與地理環境條件關系不大,區位主要指向消費人群。
2、產業活動中的地域聯系
① 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的地域聯系方式:
生產協作:生產一件產品,承擔著不同工序的工廠或車間之間的協作;共同為某一種產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廠之間協作。
商貿聯系: ( l )區際貿易:一國范圍內的貿易活動,是最主要的貿易方式 ( 2 )國際貿易:以各國間商品和勞務交換為主要內容,因各國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的差異,受限制較多。
科技、信息聯系:生產技術變革和信息技術推廣使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及時獲得技術創新的信息,企業之間、區域之間加強協作,擴大技術和信息交流。
②工業地域的形成: 工業企業之間生產上存在投人一產出聯系,空間上存在共用基礎設施和勞動力聯系,信息上存在信息交流協作上的聯系。有投人一產出聯系的企業或自發或通過規劃集聚到一定的區域,以滿足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較高的規模效益的需要,從而形成了工業地域。
3.2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1、 影響農業的三大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
熱量——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它不僅制約著農作物的產量,也關系到作物種類、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農作物生產的基本條件。光照長短、強弱的地區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地區分布。
地形——地形影響水、熱、光照條件,不同的地形類型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宜發展耕作業,山地宜發展林業、畜牧業。也因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可以發展立體農業。
土地——土地資源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地資料是有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接近城鎮的土地適宜于發展城郊農業和高效農業。
水分——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方可以發展水稻生產和淡水養殖,水分條件較差的地方適合經營旱作農業或牧業。
科學技術因素:包括勞動力、技術裝備、生產技術、種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會經濟條件:
市場——市場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產品生產規模和類型。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的發展,使市場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大。
國家政策——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直接干預農業生產。
2、農業地域類型
① 農業地域類型: 是指在不同的地區,利用當地的優勢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生產,并在地區之間開展商品交換所形成的農業經營單位或地域單位的組合。它是農業生產分工在地域上的具體表現。
② 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按生產對象分為種植業、畜牧業和混合農業;按投入狀況分為集約農業和粗放農業;按產品用途分為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水稻種植業、商品谷物農業、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熱帶種植園農業、乳畜業、地中海式農業、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