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月球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教案
新課標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問題研究 月球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
新課程標準下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與老教材相比,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在每章后圍繞本章的重點內容或核心思想增加了“問題研究”,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側重點在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具有開放性。它不僅引導師生探究現實中的地理問題,而且還倡導自主學習,強調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基本理念。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小時侯都會望著星空苦思冥想:星空當中,還有我們人類的鄰居嗎?在夢中,常常幻想著自己插上翅膀,飛向宇宙空間尋找外星人。隨著人類共同的探索,可能有生命有火星、木衛二、土衛六-泰坦,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因為這些天體離我們很遙遠,所以人類必許依靠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球。
拓展材料1:月球是太空時代的“第一站”
自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以后,人類便進入了太空時代。科學家們想探測第一個天體就是月亮。今天,宇航觀測已證實了并大大擴充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古代傳說中的瓊樓玉宇實際上是一個荒涼死寂的世界。月球上沒有大氣,因而也就不會有風;沒有液態水,也就不會有雨,沒有天氣變化,就不會有像地球上風雨的侵蝕作用,月球的外貌總是保持不變;沒有空氣傳播聲波,所以月球上是一個無聲世界;月亮周圍沒有大氣,即使在太陽照射的“白天”,天空仍然是黑暗的。
月面上主要有兩種地形。一種是由凝固的熔巖構成的盆地,被天文學家稱之為月海。月球上有22個月海,其中3個位于月球背面,4個跨越正背兩半球,其它15個均在月球的正面。說是海,其實一滴水也沒有。另一種地形是為數眾多的環形山和林立的山峰。大多數環形山是約40億年以前形成的。在月球上直徑超過1千米的環形山有33000多個,直徑小于1千米的則不計其數。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中國的海南島還大。最深的環形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陽光總也照不到它的底部。較為年輕的環形山,一般都具有輻射紋,從望遠鏡中看,就像是一些棕樹葉子蓋在月面上。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有12條之多,最長的一條達1800千米,在滿月時看去頗為壯觀。輻射紋的成因尚無定論,有人說是火山爆發形成的,也有人認為是隕石轟擊月面造成的。月球上最長的山脈是亞平寧山脈,蜿蜒640千米。除此之外,月球上還有陡峭的峭壁和彎曲的裂縫(寬的叫月谷,窄的叫月溪)。
拓展材料2: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chang'e1)是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于xx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發射后,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經過8次變軌后,于11月7日正式進入工作軌道。11月18日衛星轉為對月定向姿態,11月20日開始傳回探測數據。嫦娥一號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嫦娥一號工作壽命1年,計劃繞月飛行一年。執行任務后將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國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