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上冊重點知識總結
4、《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避戰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眾;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勢強盛,對華戰爭蓄謀已久。
第13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
19xx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
19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2、中華民國成立:
19xx年,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部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特別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度,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3、辛亥革命意義:偉大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客觀打擊帝國主義勢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1、五四運動(1919年)是一次不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封建的革命運動。
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2、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
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標志是國民黨一大召開。
第15課 國共的十年對峙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其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
3、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1935年1月),成為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轉折點。
第16課 抗日戰爭
1、抗戰初期,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組織的四大會戰是淞滬、太原、徐州、武漢。作用是遲滯了日本侵略。
2、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中國勝利。中國勝利的原因是:
○1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堅持全民族抗戰;
○3日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國際上失道寡助;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3、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1是中國人民100多來年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
○2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做出重大貢獻;
○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第17課 解放戰爭
1、1945年10月10日《雙十協定》:和平建國堅決避免內戰,召開政協會議保證人民權利。
2、三大戰役:遼沈戰役(1948年9月)、淮海戰役(1949年1月)、平津戰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3、宣告統治中國22 年的國民黨政權結束的事件是解放軍占領南京。
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1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
○2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勝利;
○3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立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
○3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的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