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教案
1.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以下變化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的是:
a.“競尚洋裝” c.西餐館的出現
b.“斷發”與不纏足運動 d.西式洋房的出現
2.中國傳統的華冠儒服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但從光緒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對傳統的軍服進行改革,陸續擬訂了陸軍、海軍和巡警等新式服制。這說明:
①長袍馬褂與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間服飾變革之風對官定服飾制度形成了巨大沖擊 ③清政府主動順應服飾變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匯沖擊著中國的社會生活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3.西式服飾傳入中國的時間是:
a.鴉片戰爭以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
c.太平天國運動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
4.維新派人士發起女權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國傳教會的宣傳 c .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b .民族危機的影響
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
5.下列關于“斷發”與不纏足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具有鮮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 b. 二者同時被取消
c.“去辮”是中國留學生在西方文化環境的影響和刺激下產生的
d. 放足受外國傳教會的極力宣傳
6.1930年,一人到廣州玩耍,他不可能:
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裝 b. 在西餐館就餐
c. 見一男士拖著長辮子 d. 聽到有人稱呼他“同志”
7. 中國近代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文報刊是
a. 《申報》 b.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c.《中國叢報》 d.《紹文新報》
8. 標志著中國無聲電影歷史結束的是
a.《漁光曲》 b.《定軍山》 c.《風云兒女》 d.《歌女紅牡丹》
9. 近代以來,民眾開始有了新聞觀念具體是在
a. 鴉片戰爭時期 b. 洋務運動時期
c. 太平天國時期 d. 五四運動時期
10.讀報刊與看電影說明了近代文化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19世紀,中國出現近代報刊 ②太平天國運動后,報紙成為搶手貨 ③近代
中國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是《民報》④維新運動中,國人辦報的熱情空前高漲⑤新文化運動以后,閱讀報刊成為民眾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