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學案
【學習目標】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2.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知識梳理】
考點1 從盟友到對手
1.原因:
(1)雅爾塔體系確立:
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在雅爾塔等國際會議上,美、英、蘇等國討論了結束戰爭、________________和戰后和平等問題,達成若干協議,形成的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②基礎:美蘇均勢。③實質:美蘇兩分天下(劃分勢力范圍)。④作用:奠定了戰后世界_________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的對比:①二戰后,西歐和日本衰落,_____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②_____的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敵視。
(3)美蘇兩國在_______________的矛盾日益加劇,蘇聯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
(4)主觀:戰后美蘇兩國都抱有在世界范圍內擴展勢力的戰略目標。
2.冷戰開始
(1)信號: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2)開始標志:___________(1947年3月)(政治表現):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要以“___________”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表明美國公開放棄同蘇聯合作的政策,標志著“_____”的正式開始。
(3)含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考點2 美蘇“冷戰”
1.馬歇爾計劃(經濟表現)
(1)目的:①幫助西歐恢復經濟;②___________西歐國家;③還企圖用馬歇爾計劃拉攏東歐國家。④根本目的:穩定資本主義陣腳,遏制共產主義
(2)提出者:美國國務卿馬歇爾。
2.成立北約(軍事表現)
(1)時間、國家、地點、條約:1949年,美國等12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了《___________》,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性質:是一個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_________集團。
(3)影響:它的成立是美國遏制蘇聯、_________的重要行動,加劇了“冷戰”的程度。
3.經互會的成立
(1)時間、國家: 、 。
(2)目的: 打破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對_________的經濟封鎖。
4.成立華約
(1)時間、國家、地點、條約:1955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簽訂《___________》,被通稱為“華沙條約”,根據這個條約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
(2)影響:從此,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_______形成。
考點3 “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1.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的局面。
(1)德國分裂:①背景:二戰后,德國被___________四國分區占領;隨著“冷戰”的開始,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焦點;美蘇雙方未能就__________問題達成協議。②分裂: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