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學案
①冷戰 ②杜魯門主義 ③對西歐國家經濟援助 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⑤朝鮮戰爭
6.美蘇兩國從戰時的盟友轉為戰后的對手,其根源在于( )
a.對“二戰”勝利成果的分贓嚴重不均 b.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c.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的矛盾沖突 d.互相對各自的勢力范圍進行滲透
【互動探究】
一、兩極世界形成的背景
1.雅爾塔體系的實質、基礎、作用是什么?
2.結合教材,二戰使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美蘇由朋友到對手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兩極世界形成的背景有哪幾個)?
二、兩極世界形成的過程(表現)
1.完成表格:美蘇冷戰的表現。
美國(資本主義陣營) 蘇聯(社會主義陣營)
政治
經濟
軍事
2.冷戰的對象、形式、實質是什么?
3.兩極格局初步形成和最終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三、兩極格局形成(冷戰)的影響
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怎樣?
【效果檢測】
1.二戰結束后,美國的霸權主義表現為兩種形式,在歐洲是“冷戰”,在亞洲是“熱戰”。戰后,美蘇之間的冷戰對抗并未爆發真正的世界大戰,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蘇雙方勢均力敵 b.雙方合作多于對抗
c.各國反戰運動高漲 d.霸權主義受到遏制
2.下列對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是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冷戰”轉化為大規模的“熱戰”
d.該局面的形成是美、蘇兩國政治、軍事均勢狀態下的產物
3.二戰后初期,“歐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史實有 ( )
①雅爾塔體制的確立 ②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③北約組織的建立 ④對德分區占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4.假如讓你寫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國際局勢的專稿,需要一組能體現當時概況的“關鍵詞”,請依據相關知識,選出最準確的一組( )
a.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組織
b.鐵幕演說、馬歇爾計劃、布雷頓森林體系
c.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關貿總協定
d.雅爾塔體制、德國分裂、古巴導彈危機
5.右圖是反映古巴導彈危機的漫畫。漫畫中的兩個人物是蘇聯領 導人赫魯曉夫(左)與美國總統肯尼迪。從漫畫中可以提取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