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導學案
②兩極對峙的國際格局,使新興獨立國家在國際上處于弱勢地位,強烈要求改變這種狀況。
⑵不結盟運動的誕生
①誕生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___________舉行,通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確立了獨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則和宗旨。
②不結盟的含義:不是消極的中立,二是要積極地反對__________,主張用__________代替“冷戰”,實行全面裁軍,銷毀________。
⑶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影響:標志著__________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了由__________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重難詮釋】
1、歐洲共同體
歐洲共同體的成立的必要性:戰后西歐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與美蘇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聯合”,只有聯合起來,西歐才能繼續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西歐土地面積狹小,資源又相對貧乏,許多重要的原料和市場過去都是從它們所屬的殖民地獲取,戰后殖民地先后獲得獨立,這些渠道大大縮小或被堵塞,這就使西歐各國認識到要盡快發展經濟,就必須打破國家壁壘,在經濟上聯合起來,實行經濟一體化。
歐共體成立的可能性:西歐各國經濟發展水平沒有很大差異,經濟聯系也比較密切;西歐各國都實行資產階級的代議制,并有相近的歷史傳統、文化、宗教和意識形態;西歐各國都強烈要求恢復它們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
歐共體的作用:促進和推動了西歐經濟的發展,歐共體內部取消關稅推動了各國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企業的競爭,共同農業政策的制定,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強了西歐同兩個超級大國抗衡的實力,動搖了美蘇兩極格局,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改善和加強了同第三世界的聯系,獲得了相對穩固的原料來源和廣大的市場;保持了西歐各國之間長期友好合作穩定的局面,戰后西歐各國共同致力于經濟與政治的合作與協調,尤其法德的合作促進了西歐長期的和平與穩定,從而保證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2、不結盟運動
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蘇兩國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激烈的對抗和爭奪,新獨立的亞非國家對此深感不安,它們紛紛反對美蘇兩霸的干涉和控制,并強烈要求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制止新的世界大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亞非國家和世界上其他愛好和平的力量便共同組成了聲勢浩大的不結盟運動。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島會晤,發表了著名的《不利俄尼聲明》,表示肯定萬隆會議(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會議譴責了殖民主義,并倡議以和平共處十項原則作為國與國之間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基礎)的精神,反對集團政策,為不結盟運動奠定了基礎。
1961年6月,在開羅召開的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籌備會議,確定參加會議的國家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推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加入德國軍事集團、不締結雙邊軍事協定、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等。同年9月,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召開,共有25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不結盟運動遂告正式成立。到1994年,不結盟會議共召開了11屆,參加不結盟的國家也從25個增加到109個。
不結盟國家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強烈譴責霸權主義和超級大國的恐怖均勢,并堅決拒絕“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以及“任何干涉和壓力”。同時,它們還致力于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并大力提倡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1964年經不結盟國家的共同努力,發展中國家在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成立了“77國集團”,決心為改變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而斗爭。1974年,在不結盟運動成員國的推動下,聯大特別會議通過了“77國集團”起草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剝削,認為各國人民都有權獨立自主地發展本國的經濟,并呼吁大力開展南南合作,到90年代初,已有128個國家加入“77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