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學習輔導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軍機處的設立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各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廬初僅板屋數間。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擬旨猶軍機大臣之事。
──趙翼《檐曝雜記》卷1《軍機處》
軍機處有廷寄諭旨,凡機事慮漏泄不便發抄者,則軍機大臣面承后撰擬進呈;發出即封入紙函,用辦理軍機處銀印鈐之,交兵部加封,發驛馳遞。其遲速皆由軍機司員判明于函外。曰馬上飛遞者,不過日行三百里;有緊急則另判日行里數,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趙翼《檐曝雜記》卷1《廷寄》
★課文注釋
◆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漢族,濠州定遠縣(今屬安徽)人。
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七月,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擅自決定官員的生殺升降;先閱內外諸司奏章,對己不利者,輒匿不上報。各地喜好鉆營、熱衷仕進之徒與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送金帛、名馬、玩物不可勝數,引起朱元璋極大不滿。
不久,胡惟庸之子馳馬于市,墜死于車下,惟庸殺挽車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準以金帛償其家之請。洪武十三年正月,涂節和中書省吏上書告胡惟庸謀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將胡惟庸處死。為肅清“逆黨”,株連殺戮者達三萬余人,前后延續達十年之久。
胡惟庸被殺后,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并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殿閣大學士
官名。朱元璋廢丞相后,由于工作份量實在過于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并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職。《明史·職官一》載:“十五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建文中,改大學士為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