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修1第八單元《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
學生:
1.學生把家庭作業之一:“我感受,我創作”(以自己的形式或歌或圖或文字敘述表現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程)準備好。
2.自己搜集的建國初期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材料分類整理好。
3.準備四至五張十六開白紙。
二、課堂系統
(一)導入新課
1.展示學生作品,創設課堂氛圍。作業“我感受,我收獲”主要是讓學生把上節課自己收獲的內容以自己的新穎的形式創作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學生早已經摩拳擦掌,自愿表達完后,教師應有意識地給那些有藝術特長但文化課差的學生機會,增長其信心,激發其克服學習障礙的勇氣。
(教師指出)藝術來源于生活,好的作品首要的是“言之有物”,大家只要表達出需要和自己希望表達的內容,都是好作品。總之,有心,用心,我們就能創作出好作品!
2.(教師總結)這一環節大家表現非常好,希望大家笑到最后;剛才有同學就講到“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
(二)講授新課
1.分析案例,發現問題。
曾有位導演拍了一部反映建國之初的社會狀況的影片,觀眾反響強烈。
(教師放映資料圖片)超市里物品琳瑯滿目,人來人往;農民喜氣洋洋,衣裳鮮亮地在扭秧歌;廣場上燈火闌珊,孩子們在追逐嬉戲,大人們在談笑風生。
(教師提問)人民生活富足,一片歌舞升平不好嗎?同學們結合昨天回去查閱的資料,結合課本第168到169頁的內容,給出自己的說法。
(學生討論歸納)不符合事實。建國之初國家經濟形勢嚴峻,物資缺乏,人民生活困苦;新解放區農民還沒有分到自己的土地;外部帝國主義威脅,內部國民黨殘余負隅頑抗,社會秩序還不穩定。
(學生評析)(教師總結)只有真實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人心。有許多老作品象《烏龍山剿匪記》、《上甘嶺》等真是讓人百看不厭。
2.模擬角色,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1)(過渡)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任重道遠,我們每個人都應盡自己的力量。
(給出角色)如果我們是決策者,我們如何來擺脫我們所面臨的經濟政治困難?這一環節的題目就是“我調查,我決策”。
(要求)在五分鐘的時間里,各小組整理出一份設計方案;確定代表,前面已經回答問題的同學已經沒有代表資格。
(提示)根據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對癥下藥,參考課本168到169頁的內容。
(用投影儀打出學生的結論)(學生評議)(教師表揚)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提醒、鼓勵那些還沒有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
(教師指出)政策方針好不好用什么檢驗?制定時要從實際出發,實施后要看實效如何。這些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學生歸納回答)(教師邊引導學生鞏固,邊打出板書)要點:鞏固政權和恢復發展經濟的措施和意義;明確“為過渡到社會主義奠基(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教師總結)“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要有計劃,制定計劃要從實際出發。
(2)“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們每個人不僅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該善于發現問題,或者能將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或者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提出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本第二個子目的內容及補充的資料,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