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教案
二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教案
【以詩說史】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北宋張俞《蠶婦》
這首詩揭露了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當時真正的勞動者過著窮苦的生活,連自己親自做的羅綺都不能穿,而那些達官貴族卻穿著綾羅綢緞。反映了當時的絲織品主要供官僚貴族消費,而辛苦勞作的織女們卻衣衫襤褸的社會現實。
【課標點擊】
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知識清單】
清單一 田莊手工業
1.經濟形態:
(1)田莊在經濟形態上屬于① ,這種經濟形態的特點之一,是在一個小的社會單元內部,可以基本做到② 。
2.生產經營活動:
(1)農業生產:糧食作物等的栽培;
(2)手工業生產:田莊的手工業也是③ 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3)勞動者負擔繁重:承擔農耕、手工業勞作;衛戍田莊。
清單一 ①自然經濟 ②自給自足 ③自然經濟
清單二 “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
(1)性質:① ;
(2)職能:負責制造② 專用和③ 私用的物品;如西漢時在首都設立④“ ”,在⑤ 設立“三服官”;
(3)評價:
a工官工場的經營對朝廷財政是一筆大的支出;
b工官的制作工藝水平,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4)影響:
a水準較高的技術發明和革新不能服務于社會;
b行業之間相互隔絕,使新技術難以推廣;
c技術工藝傳承的封閉性,往往導致其失傳。
2.“匠戶”制度:
(1)概念:工匠被編入專門的⑥ ,其職業由子孫世代承襲,不得脫籍改業;
(2)影響:
a統治者可以方便地征調各類工匠;
b匠戶沒有人身自由,勞動創造性受到束縛。
清單二 ①皇家工場 ②官家 ③皇帝 ④東西織室 ⑤齊郡 ⑥戶籍
清單三 織女的勞績
1.原始社會:
(1)基本特征:紡織技術萌芽;
(2)紡織原料:① 、② 和絲。
2.商周時代:
(1)甲骨文中出現關于祭祀蠶神的內容;
(2)商代有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官員;
(3)出土的商代遺物中多次發現玉蠶;
(4)從事紡織生產的人被稱為“國有六職”之一。
3.漢代:
(1)紡織品花色品種多;如素紗禪衣、起絨錦;
(2)中國被羅馬等國家稱為③“ ”。
4.唐代:
(1)④ 紡織作坊興起;
(2)官營紡織業規模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