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教案
在介紹以上內容時可以播放《游擊隊之歌》作為背景音樂。
【本課小結】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是如何推行殖民統治的。先請學生分別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三個方面加以總結歸納其具體的實施統治的罪行。學生總結后,教師進行概括,并且在電子屏幕的表格中將正確答案展示出來:
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
項 目 內 容
政治上 扶植汪偽政權,實現“以華制華”
經濟上 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實現“以戰養戰”
思想文化上 推行奴化方針,實現同化政策
【板書設計】
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標志 1938年秋,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后。
原因 日本:戰線太長,兵力、財力、物力不足。
中國:正面戰場連續敗退,人民抗日力量還需積蓄。
表現 日本改變侵華戰略方針。對中共:以主要兵力進攻抗日根據地;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
汪偽政權建立 1940年3月,南京,性質: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產物和工具。
日本殖民統治 經濟
掠奪 總方針 把淪陷區的經濟變為它的經濟附庸。
表現:①農業方面:強占大量耕地;低價收購農產品。
②工礦方面:掌握鋼鐵、交通等的經營權。
③金融方面:搶占銀行,掠奪金銀和現款;濫發偽幣;苛捐雜稅。
奴化
教育 目的 摧殘中國的民族意識,實現其同化政策。
表現:①加大初等教育階段在整個學習年限中的比重
②教科書以“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等謬論為基本內容
③日語定為必修課,學校不得懸掛中國地圖
殘暴
統治 華北 推行“治安強化運動”。
華中 日偽政權發動“清鄉運動”。
人民反抗 中共領導群眾以各種形式的斗爭反對殖民統治。
【教學過程說明】
1.本課從三個方面闡釋日本帝國主義是如何在淪陷區實施野蠻的殖民統治的,每一個子目內部也是從極具整體性的幾個角度進行闡述的,因而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爭使學生明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化的知識。
2.對于那段熟悉而又陌生的歷史,相信通過這些經典而又極具感染力的影像和音樂資料的運用,會使令人沉悶的苦難史更能深入學生的心里,取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