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列強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列強中國走私鴉片,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列強販賣華工;列強在中國開始早期資本輸出。
2.能力方面:(1)通過19世紀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經濟侵略活動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歷史現象的能力。(2)通過19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經濟侵略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1)通過分析19世紀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進程。(2)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對外國侵略的憎恨,培養和激發他們發奮圖強,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
4.學法指導方面:(1)引導學生聯系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2)結合本節教材的兩段資料和一個表格,幫助學生運用歷史資料和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歷史問題。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列強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是重點。海關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要目標。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資源。學習這一內容,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本節的內容,又進而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列強對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是重點。19世紀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走私鴉片、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等方式,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使中國在兩次鴉片戰爭以后,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難點分析:外國商品摧垮中國的自然經濟,打開中國市場是難點,鴉片戰爭以后,由于受到中國自然經濟頑強抵抗,外國商品并未打開中國市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奪取的政治經濟特權,逐步實現向中國傾銷的商品的愿望。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認識和分析上述的兩次鴉片戰爭以后的不同變化情況。
課堂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通過前三節內容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確認識到: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一位同學概括地說明一下這個變化。
生:(思考并作答)
師:兩次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也告訴我們:殖民主義的本質是侵略和掠奪。19世紀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怎樣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和掠奪的?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第四節的課題)
一、 強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
師:19世紀中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是多方面的。因為海關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所以,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就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要目標。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定關稅協議
師:(引導學生回憶中英《南京條約》的有關內容)
生:(與教師共同回憶)
師:中英《南京條約》關于關稅協議的規定,使中國自己不能調整稅率,開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成為當時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
2. 奪取上海海關管理權
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小字內容,了解英、法、美侵略者借鎮壓上海上刀會起義之機,奪取上海海關管理權的簡單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