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
(閱讀課文,僅提供自學提綱)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
1.目的:為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西方國家在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后,迫切需要達到的目標是鞏固、擴展已獲取的侵略權益,使其產品真正占有中國市場,攫取中國海關管理權遂為列強千方百計獲取的目標。
2.過程
①《南京條約》,協定關稅,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②趁鎮壓小刀會起義之機,列強奪取上海海關管理權。
③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侵略者要求將上海海關制度推廣到各通商口岸。
④《天津條約》規定海關值百抽五的原則。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國人赫德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從此中國海關管理權被英國操縱了近一個世紀。
3.危害: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海關是國家的大門,中國海關被外國侵略者直接控制,大大有利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
二、中外貿易中國逆差局面的形成
1.鴉片戰爭后,外國商品的傾銷由于受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抗,并沒有完全打開中國市場。
2.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列強憑借奪取的政治經濟特權(如海關管理權、內河航行權、內地通商權以及片面最惠國待遇)才逐漸實現向中國傾銷商品的愿望。
3.1865年,中國對外貿易第一次出現逆差,中國門戶已經被打開,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三、販賣華工
始于19世紀50年代的廣東,《北京條約》允許華工出國后更為猖獗。
四、早期的資本輸出
主要有四種形式:辦洋行;開銀行;經營輪船公司;設工廠。但是應該指出的是,這一階段列強的經濟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開始進行資本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