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農耕時代的商業和城市教案
提示:紙幣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北宋時期,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而當時使用的金屬貨幣質重而值微,無法滿足商業發展對貨幣的要求,急需一種既能大量復制,又攜帶方便 、便于流通的貨幣;"北宋時期的印刷工藝、技術成熟,應用廣泛,恰能滿足攜帶方便而又能大量復制這一要求。紙幣便應運而生。
二.城市的繁榮
1.城市發展的階段特征
(1)從周至唐:坊市分置,商業活動受地域限制和時間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場交易;城市的職能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的規模不大。
(2)宋代: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間限制,一些鄉村也可以貿易;打破了時間、經營范圍的限制,如出現了夜市、曉市、魚市等;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2.城市發展概況
(1)漢唐時期:由于絲綢之路的開辟,推動了沿途城鎮的興起,敦煌、樓蘭、于闐、莎車、龜茲、疏勒等就是代表。
(2)唐宋時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興起,海運的興盛帶動了我國沿海一大批城市的興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揚州、登州等。
(3)明清時期:由于商業活動的繁榮,涌現出一大批工商業市鎮,城市的生產性、商業性增強,對政治中心的依賴性減弱。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中國古代城市經濟演變有何規律?
提示:①對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漸減小,日益突出其生產性和商業性。②政府對城市商業活動的限制逐漸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重農抑商"的政策并未根本改變。③城市商業活動的發展狀況與政治局勢有著密切聯系。$經濟重心南移與城市布局成相應變化。
三.重農抑商
1.產生戰國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崛起。商鞅變法中就有許多"重農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貶低商人的社會地位;限制商人經營范圍,鹽鐵官營,管制糧食買賣;對商業征收重稅。
2.發展漢代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尤其是漢武帝的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對商人征收重稅,私營工商業者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些許的松動,政府鼓勵對外貿易的政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3.強化明清時期,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繼續固守農本思想,嚴格限制商人的活動,重征商稅,嚴厲控制民間對外貿易。
【深化•拓展】
1.想一想:"重農抑商"政策在戰國時期興起原因是什么?
提示: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時期,小農經濟是封建制度的基礎。而商業的不穩定性和商人的流動性,與農耕經濟和政治集權的需要相矛盾,發展商業也會減少農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等。因此,封建統治者從一開始就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這實際上是出于保護封建地主經濟、鞏固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
2.想一想,應該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
提示:"重農抑商"政策的實質是維護封建經濟基礎,這一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鞏固新興地主政權,起了積極作用,從根本上重視農業的思想也是正確的。但是,到了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消極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產力水平提高,商品經濟空前活躍,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在這種形勢下,統治者把商業和農業對立起來,采取各種措施,極力壓制和束縛資本主義發展,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農業也長期停留在自然經濟水平之上,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發展,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的潮流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