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偉大的抗日戰爭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⑴結合初中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等,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細菌戰、毒氣戰和許多大屠殺慘案。
⑵了解和掌握中國軍民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面前奮起還擊,并逐步團結起來,建立起堅固而強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浴血奮戰,直到取得抗日戰爭完全勝利的事實。
⑶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日本大規模侵華的原因,列舉日本侵華的滔天罪行,使學生分析問題和總結概括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⑷鼓勵學生從多種渠道搜集資料,討論: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什么只能是持久戰?抗戰中哪種力量為主導,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為什么?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辨能力有所提高。
過程與方法
⑴提問學生:通過小學和初中有關歷史知識的學習,你對中國的抗日戰爭了解多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逐步培養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學習和理解未知知識的知識遷移方法。
⑵要求學生首先閱讀本節的大標題和三個子標題,并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使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的過程和方法。
⑶引導學生從《侵華日軍的罪行》一目中列舉最能反映日本帝國主義殘暴本質的事實,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過程和方法。
⑷要求學生對《關內外的抗日救亡運動》一目進行分類:先從政治派別分,再從關內與關外分,最后看書上是按什么進行編排的等,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多角度的分類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對侵華日軍罪行史實的掌握,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情感立場,共同警惕日本今天新的軍國主義企圖重新抬頭的危險。
⑵通過中國軍民團結抗日史實的學習,深刻理解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⑶通過學習,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原因、表現及其結果;闡述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教學難點]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教學過程]
三、偉大的抗日戰爭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提問:中共誕生前,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過哪些可歌可泣的抗爭,結局怎樣?中共誕生后,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出現了怎樣的高潮?由此導入新課——進行了偉大的抗日戰爭。
二:(由謎語故事導入)1945年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有記者問這次抗戰勝利的原因。官員靈機一動答道:就以抗戰勝利的原因為題,打一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請大家猜一猜。有人猜應該是屈原(屈從于美國的原子彈),官員笑而不答;有人猜應該是蘇武(因蘇軍出兵中國東北,礙于蘇聯武力的原因),官員依舊笑而不答。那么謎底是什么呢?(學生自由討論),然后導入新課:欲知答案,請學習“偉大的抗日戰爭”。(打出幻燈片)
講授新課
一、侵華日軍的罪行
1、日軍的軍事侵略
原因:(采用讀書指導法,讓學生看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