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偉大的抗日戰爭
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
1、抗日運動的興起(由學生看書后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背景: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不斷擴大侵略,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
表現:
⑴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立即發表抗日宣言;1935年又發表“八一宣言”、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⑵東北軍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后來又在中共領導下發展為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
⑶國民黨愛國軍隊:一二八事變中,蔡廷鍇、蔣光鼐率領國民黨第十九路軍抵抗;日軍進犯山海關,東北軍奮起還擊,愛德馨等全營殉國;日軍進犯長城時,二十九軍宋哲元部英勇抵抗;日軍進犯察哈爾省時,馮玉祥、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將日偽軍趕出察哈爾省。
2、救亡運動的高漲(由老師簡單解釋抗日運動與救亡運動的區別,然后由學生看書列舉史實)
⑴關外人民的救亡運動:工人罷工、募捐;愛國工商業者抵制日貨;
⑵愛國學生掀起“一二九運動”:背景、時間、目的、意義
⑶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時間、經過、結果、意義
[過渡]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此時的國民政府是否繼續采取“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呢?
三、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背景:
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⑵盧溝橋事變,日軍開始全面侵華;
⑶八一三事變,日軍侵占上海、威脅南京。
經過:
⑴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
⑵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⑶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意義:
⑴從此抗日戰爭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
⑵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合作抗日。
討論:抗日救亡運動為什么會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啟發學生聯系初中所學知識加以總結,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2、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⑴淞滬會戰:時間、經過、意義
⑵太原會戰:時間、平型關大捷
⑶徐州會戰:時間、臺兒莊大捷
結果:
⑴消耗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優勢敵人的進攻。
⑵1938年xx年,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討論: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⑴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英勇抗戰。
⑵沒有發動人民群眾,實行片面抗戰路線。
⑶抗日戰爭只能是一場持久戰。
3、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
⑴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
⑵敵后抗日根據地開辟
⑶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⑷百團大戰
⑸少數民族抗日武裝斗爭:蒙古抗日游擊隊、回民支隊等。
意義:敵后戰場發展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4、國民黨正面戰場繼續抗戰:張自忠犧牲。
四、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部成立
背景:
⑴太平洋戰爭爆發,;
⑵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德、意宣戰
時間:1942年1月
意義: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中國戰場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
2、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大”(學生讀書后總結)
背景:敵后抗日軍民發起局部反攻;
目的: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時間:1945年春,地點:延安
內容:
⑴制定了當時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