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抗日戰爭 2
課題 三、偉大的抗日戰爭
教學目標 【內容標準】
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知識與能力】
1、簡述盧溝橋事變、西安事變、中共全面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2、認識正面戰場的凇滬會戰、太原會戰與平型關大捷、徐州會戰與臺兒莊大捷和敵后戰場的百團大戰。
3、了解南京大屠殺、日軍的細菌戰和毒氣戰。
4、理解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性,總結出抗日戰爭取勝的原因及其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段歷史,學生要將自己置身于抗日戰爭這一特定背景中,搜集和研究大量抗日戰爭的歷史圖片和資料,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集體討論進行合作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戰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影響,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對抗戰的認識從而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2、教師應注意創設一定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抗日戰爭這一課的學習,認識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中國軍民團結抗日史實的學習,培養學生感恩的情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為人類和平做貢獻的理想和珍惜生命的意識。
3、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掌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2、闡述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教學難點 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教學過程
(引導學生課前準備:搜集并欣賞反映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圖文音像資料,并在一定范圍交流,對抗日戰爭有一個初步了解,增強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1、導入新課。
提示:展示圖片:利用反映日本軍國主義暴行的典型的圖片資料。如日軍殺人比賽,發動細菌戰爭等圖片,并讓學生體會剛才看的圖片當中最震撼你心靈的是哪一幅,并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并作答。
(由此導入這堂新課)
教師總結: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一部中國近代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沾滿了中國人鮮血和恥辱的歷史。侵略者和掠奪者無一不在撞擊古老國家脆弱的外殼。在這個過程當中,日本侵略者成了侵略中國的最兇狠的敵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后就制定了“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的大陸政策。為此,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國,嚴重地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當中國的洋務運動辦得剛有成效,日本侵略者就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這就是?(學生回答:甲午戰爭)。甲午一戰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中國的國際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后來,當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剛剛開始在經濟上有所作為時,日本又給其當頭一棒,發動了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這就是抗日戰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投向發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場民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