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課標要求】
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1.列舉羅斯福新政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內容。
2.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3.探討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羅斯福不怕困難、銳意改革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新政的內容,新政的影響。
難點:金本位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教材分析】
本課在整個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課是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第三課是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產生深遠影響的例證。本課共三目,分別講述了三部分的內容。第一目承上啟下,說明羅斯福上臺的歷史背景具有臨危受命的特點。第二目是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第三目是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本課引言由彩圖和文字兩部分構成,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第一課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明確羅斯福上臺及實行新政的歷史背景。彩圖描繪的是危機時期許多普通美國人棲身于破舊小屋,既能表明直觀展示經濟危機對美國人生活的打擊,同時對引言中對胡佛反危機措施失敗的文字說明起了補充作用,建議教師在授課時充分加以利用。引領學生回顧上課的結論:大危機的爆發,說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經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展,美國人民期盼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預經濟,克服危機。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羅斯福在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演說詞中關鍵詞是“新政”,這個詞是本課的核心詞,建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緊緊圍繞“新政”的“新”體現在哪里,引領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尋找與從前的不同之處,然后總結其特點。
【三維目標】
【知識結構】
【知識梳理】
一、臨危受命
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點撥:結合第一目提煉。)
二、實施“新政”
2、新政的特點。(點撥:結合第二目的1段。)
3、新政的主要內容。(點撥:結合第二目的2、3、4、5、6段,提煉結論性語言,注意具體措施的理解)
內容 具體措施
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三、擺脫危機困境
4、新政的影響(點撥:結合第三目, 提煉結論性語言)
【能力提升】
1、 角色扮演:
有的學者認為:“羅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擁有一個美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的‘智囊團’并能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團里有大學教授、社會工作者、工人活動家、律師、金融家等,正是這批智囊人物,成為羅斯福作出決策時的主要思想來源。
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搞個“小 創作”。
2、 馬克思與羅斯福的一段穿越時空隧道的對話:
馬:小羅,最近很忙吧。天國也有點亂啊。
羅:噢,為啥?
馬:因為你啊。列寧跑來說,社會主義大有希望啊。亞當•斯密最近都不來串門了。
羅:哈哈。
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動過,后來開始心憂了,甚至還有點心灰起來
羅:哦?呵呵。雖然有些工人領袖認為看到了美國從“usa”變為“ussa”的希望,雖然有的人叫嚷著要實行法西斯,雖然最高法院的確宣布很多新政法令違憲,但是,作為一個國家,我們…… 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