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8課《羅斯福新政》學案(精選4篇)
必修2第18課《羅斯福新政》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識梳理】
1.背景
(1)面對不斷惡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
(2)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國總統。
2.內容
(1)整頓________體系。
(2)政府加強對________的計劃指導。
(3)調整農業。
(4)實行________政策。
(5)進行________。
3.特點:在不觸動 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加強了國家對金融、農業、工業、社會救濟、公共工程以及財政等方面的干預,通過_______形式,使美國政府承擔起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及援助貧困公民的責任固定下來。
4.影響
(1)使美國經濟走出低谷。
(2)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_______,使美國避免走上_______道路。
(3)開創了_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
(4)對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基礎練習】
1.羅斯福新政的意義,不包括( )
a.使美國消除了經濟危機 b.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c.提供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 d.推動資本主義內部機制的調整
2.羅斯福“新政”的突出特點是( )
a.扭轉經濟危機造成的頹勢 b.以強有力的政策改善經濟狀況
c.運用政權力量加強對經濟干預 d.以侵略和擴張方式克服危機
3.美國羅斯福新政中的“新”主要體現在( )
①國家對經濟全面加強干預 ②重視穩定社會秩序和緩和社會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國有化政策 ④發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關于羅斯福新政的評價,正確的是( )
a.羅斯福實行的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政策實質上是社會主義公有制
b.從根本上解決了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矛盾
c.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也就不可能減輕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破壞
d.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5.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政府大力興辦公共工程,其客觀作用包括( )
①擴大生產資料市場 ②增加就業機會 ③刺激消費需求 ④抑制物價上漲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互動探究】
合作探究1:羅斯福新政實施的背景有哪些?
材料一: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逐步被存貨山積、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的凄涼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業破產,5500家銀行倒閉;失業人數由不足 150萬猛升到 1700萬以上。占整個勞動大軍的四分之一還多。整體經濟水平倒退至 19xx年。農產品價值降到最低點。農民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毀的現象屢見不鮮。 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取代了焦頭爛額的胡佛。
材料二:胡佛曾在1928年競選時預言:“讓每個餐桌都擺上一只雞,車房中有輛車”。可不久就被經濟危機無情粉碎了。當時的美國,隨處可見饑餓的人群在垃圾堆中尋找食物,胡佛被諷刺為“饑餓總統”,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胡佛成了美國歷屆總統中最受諷刺的一位。
材料三:紐約大街上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20萬退伍軍人向華盛頓進軍,要求政府提供生活保障,法西斯勢力有所抬頭,社會動蕩不安。全國上下不滿情緒和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
材料四:胡佛得到1575萬選民票,而另一位候選人22280萬張,比胡佛多了700多萬張。另外,胡佛只有59張選舉人票,而另一位候選人得到472張選舉人票,這意味著胡佛失去了絕大多數州的支持。這位以絕對優勢戰勝胡佛的人,曾經有記者這樣評價他:“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合作探究2:羅斯福新政的內容有哪些?各自的實施目的是什么?效果怎樣?
材料五 “……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河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
──羅斯福總統的就職演說
材料六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的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作用。”
──羅斯福
合作探究3:如果羅斯福不實行新政,當時的美國將會出現什么情況?由此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認識羅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義?
合作探究4:羅斯福新政能不能徹底根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究竟“新”在哪些方面?
【效果測試】
1.xx年9月以來,三鹿毒奶粉事件使人們對國產奶制品的消費信心受到很大打擊,重建國人消費信心刻不容緩。七十多年前,面對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斷然實行新政,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鼓勵和刺激國人消費的有( )
①實行美元貶值 ②商品上貼“藍鷹”標志 ③實行“以工代賑” ④發放緊急救濟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羅斯福總統說:“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的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文中“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是指( )
a.美國政府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
b.美國進一步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強掠奪
c.美國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d.美國政府對國家經濟全面加強干預
3.美國的羅斯福新政與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相似之處是( )
①都是在面臨經濟困難的時候進行的 ②實質上都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③都實行國家資本主義 ④都促進了經濟恢復和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193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我看到這個國家二分之一的人們住無定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進步的標準?那不是看已經擁有很多的人是否能獲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幾乎一無所有的人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保障!”按照他的這一理念,美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以工代賑,擴大就業 ②鼓勵削減農業,政府補貼 ③保障存款,恢復銀行信用 ④要求企業制定經營章程,規定工資標準和工作時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 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后,美國商品獲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場,國內商品價格也有一定提高,債務人特別是農民的債務負擔減輕了將近一半。對這些變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頓財政金融 b.調整農業結構 c.復興工業生產 d.實行社會救濟
6.下圖所示的曲線反映了羅斯福新政前后的( )
a.農產品價格的波動 b.社會失業率的起伏
c.銀行倒閉數量的變化 d.公共工程投資額的增減
7.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xx年會時表示,世界各國要緊密合作應對金融危機,保護主義無助于克服困難。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正是美國帶頭大幅度提高關稅,從而引發了一場關稅大戰。其直接影響是( )
a.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b.資本主義各國政壇丑聞頻出
c.資本主義各國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d.資本主義各國政府信譽掃地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a 2.c 3.c 4.d 5.b
【效果測試】
1.d 2.d 3.d 4.d 5.c 6.c 7.a
必修2第18課《羅斯福新政》學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簡述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其主要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和合作探究,初步形成論從史出的史學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改革和內部調整,感悟羅斯福銳意改革的勇氣和膽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及影響。
教學難點:歸納分析羅斯福新政的“新”。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史料教學法以及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羅斯福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演講,用羅斯福總統淵博的知識、出眾的口才、親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機的堅定信心把學生緊緊地吸引到課堂上來,羅斯福上臺之后都實行了哪些方面的政策呢?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2、新課教學:
向學生拋出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問題:假如你是羅斯福總統的內閣成員之一,你會采取什么措施幫助美國渡過這場危機?按照歷史興趣小組,根據大屏幕上呈現的四個情境分別進行討論:
情境一:據統計,到1933年初,美國銀行倒閉事件已經上升到5500家,有900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就在羅斯福總統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全國32個州的銀行 關閉,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換。
這是哪方面的措施,引導學生從金融方面進行分析,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情境二:大危機中,境況最慘的是農民,農民負債累累,農產品價格降到歷史最低點,豬肉五分錢一斤等。
面對這種情況,你作為內閣成員,會采取什么措施,找一位同學來說一說,并請其他同學給予補充。
情境三:在大屏幕上呈現1933年的《工業復興法》的內容和藍鷹標志的圖像。
請學生討論一下工業方面有哪些措施,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情境四:田納西水利工程的水壩圖片
引導學生從興建公共工程方面進行分析。
小組討論結束之后,由師生共同總結出羅斯福新政金融、農業、工業以及公共工程四個方面的措施。(此處應有板書)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再次換位思考,假如你生活在當時的美國,作為一個普通民眾,你能感受到新政后有什么變化?
生:“農產品價格上升了”、“失業人數減少了”等等。
抓住學生們的這一感受,教師拋出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問題:羅斯福新政產生了哪些影響?并引導學生從美國國內以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進行分析。(此處應該有板書)
3、能力提升:
我們常說“羅斯福新政”,那么羅斯福新政到底“新”在哪里呢?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需要充分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從國家干預、社會福利等方面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新政“新”在國家干預的新模式。
4、小結作業:
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并布置本節課的拓展延伸作業:奧巴馬總統在上臺之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美國的經濟狀況,請根據本節課所學,試著分析奧巴馬總統上臺了采取了哪幾方面的措施,這些措施又產生了什么影響。
五、板書設計
必修2第18課《羅斯福新政》學案 篇3
第2課 羅斯福新政(教案) 江蘇省懷仁中學 張云一、課標要求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二、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
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
羅斯福新政的
內容
羅斯福新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重要概念;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運用具體史實分析羅斯福新政對美國歷史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想象法;
問題搶答
通過對羅斯福人生經歷的了解,培養學生直面人生、直面社會,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通過分析羅斯福新政對美國歷史發展和以后資本主義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辯證的看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科學態度。
羅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義
討論法;
問題探究三、知識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四、教學方法想象法、討論法五、教具準備教師課前完成多媒體課件。六、教材教法分析 1,本課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本單元第一課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這是羅斯福新政產生的重要歷史背景;第二課是:羅斯福新政(實施、作用與意義);第三課是:戰后資本主義的發展及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變化(主要是羅斯福新政對戰后美國及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影響)。所以本課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單元的核心內容。2,知識結構: 背景:胡佛反危機失敗; 全國要求改革; 羅斯福就任總統 項目:整頓銀行與金融業;調整農業政策;復興工業 ; 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 羅斯 內容: 復興; 救濟; 改革福新 階段:1933~1935年; 1935~1939年 影響: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新政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七、本課教學過程設計[導入] 引用羅林·柯爾比的一幅漫畫導入新課。 1932年7月2日,即羅斯福在芝加哥發表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演說的翌日,著名漫畫家羅林·柯爾比在報紙上發表了一幅漫畫:一個疲憊的農民倚鋤仰望天空掠過的一架機翼標有"新政"字樣的羅斯福座機,那迷惘的表情中透著些許希望,自此,"新政"一詞就作為羅斯福施政綱領的鮮明標志不脛而走。[新課] 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歷史常識:歷史事件的要素-------背景(原因)、時間、地點、過程、性質、影響。其次,學生迅速閱讀教材(5分鐘)。最后,學生概括本課的要素-----背景、概念、內容、項目、階段、影響。1,背景:師:閱讀教材102頁“羅斯福新政的實施”這一目的第一、二段,請回答:羅斯福新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實施的? 生:(個別回答)胡佛反危機失敗;全國要求改革;羅斯福就任總統。師:胡佛反危機失敗的根因是什么?生:堅持自由放任政策。師:對于“羅斯福就任總統”這一背景,教師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學生說說所了解的羅斯福,從中發現他具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身殘志堅 愛國救民 樂觀自信 改革創新。 (2)羅斯福擊敗胡佛就任第32任總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時勢造偉人。(時勢指:胡佛反危機失敗;全國要求改革) b, 羅斯福個人的可貴品質。 c, 主要原因:反對自由放任,主張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3)對于“國家干預經濟”這一難點,教師通過下面圖示講解:解決經濟危機 使生產和銷售均衡、協調發展 銷毀多余的產品(資本家不愿意 ) 把生產壓下來 通過立法,規范競爭,把生產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主要辦法) 提供就業機會 興辦公共工程(刺激消費,帶動生產) 把銷售提上去 刺激出口 美元貶值------教師在講完之后,點出:新政“新”的含義之一就是新的理論、政策,即國家干預經濟。2,過程:(師:四個項目、三個內容、兩個階段)師:假如你是新當選的美國第32任總統,面對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你將如何實施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來擺脫困境、復興經濟?(引導學生從經濟危機的表現入手)生: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表現--------- 擺脫困境、復興經濟的措施 股市崩潰、銀行倒閉 整頓銀行與金融業企業破產 復興工業農產品價格猛跌 調整農業政策工人失業 救濟與公共工程師:對于四個項目,教師采用下列想象法和問題搶答的方式解決。具體如下:(1)每組選一位同學,由他(她)采用羅斯福“爐邊談話”的方式,向大家說一說你們組負責的項目的主要內容。(2)對新政四個項目的有關內容設計了一系列問題,三組同學進行搶答。搶答:1,有關“整頓銀行與金融業” ------ 閱讀教材102頁[歷史縱橫],回答新政首先開始于哪個部門?為什么? ------整頓銀行與金融業措施實施后產生的影響有: ( d ) ①恢復了銀行信用,促進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②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了前提保證 ③聯邦政府職能、總統的權力擴大,滲透到了金融領域 a ① b ① ② c ① ③ d ① ② ③搶答:2,有關“調整農業政策” ----- 調整農業政策的目的是( a ) a 擺脫農業危機,緩和農民的斗爭 b 提高農產品價格 c 保護土壤 d調整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政策產生的積極影響有( c ) ① 維護了農民的經濟利益 ② 保護了土地資源 ③ 緩和了社會矛盾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搶答:3,有關“復興工業” :新政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工業計劃指導,目的是( a )a 防止盲目競爭b 保證工人的權利c 緩和矛盾d 擴大企業規模藍鷹標志------《全國工業復興法》法案第三條規定了公平競爭的法規,要求各工業部門規定生產規模和價格以實現“工業和平”,消除生產過剩。材料反映出新政緩和危機的措施有 ( c ) ①國家干預經濟 ②用法規加強對工業的指導 ③通過有計劃的指導消除生產的絕對無政府狀態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② ③ d ① ③ ------法案第七條規定了雇員有權組織起來集體談判雇傭合同,禁止以參加公司工會為雇傭條件……”,此材料反映出新政緩和危機的措施是( ) ① 國家調解資本家和工人的關系; ② 保證了工人的一些權利; ③ 緩和了階級矛盾等信息;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c ① d ① ③ 搶答:4,有關“救濟與公共工程” 上面兩圖反映的新政舉措是為了( c )a.整頓金融 b.調整農業 c.“以工代賑” d.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在搶答過程完后,對四個項目讓學生回憶,在此基礎上,對四個項目進行歸類為三個內容,然后進行階段劃分,圖示如下: 4個項目整頓銀行與金融業 調整農業政策復興工業救濟與公共工程3個內容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2個階段第一階段 1933---- 1935第二階段 1935---- 1939 歸類
具體
對于“3個內容”,教師用多媒體顯示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三r)。
(1)救濟──指救助急需幫助的大批失業者和貧民;
(2)復興──是指為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使陷入蕭條的經濟恢復運轉;(3) 改革──是指采取長遠措施改善全國總體經濟狀況.對于“2個階段”,教師設問:(1)兩個階段中都涉及到的內容是什么?學生集體回答:救濟。(2)貫穿新政始終的救濟緩和了社會矛盾,但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是什么?生答:財政危機。師:很對。為此,政府實施了以工代賑。(3)為何第二階段到1939年結束了? 生:閱讀教材后回答,主要是二戰爆發,國際局勢緊張,羅斯福將注意力集中于國際事務3,影響
師:羅斯福新政是為擺脫嚴重的經濟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社會經濟政策的總稱。它本是應對危機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調整,初衷只是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內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擺脫嚴重的經濟危機。但它的實施,卻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不僅在美國歷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對后來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史學界對“新政”作用的評價基本上有以下兩種觀點:①功大于過論;②過大于功論。你同意哪種觀點?請闡述你的理由。(提示:結合教材103主要內容所產生的影響和104頁的作用和意義進行分析。要求:學生分成兩大組,每一個大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上述兩種觀點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發表本組的討論意見。)生:討論----同學上臺總結發言。觀點①功大于過論。理由是:a,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加速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1936---1937年出現明顯的復興跡象,國民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b,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如:工業復興措施中的有關工資、工時、保障工會權利等;農業調整中為農業提供補貼、穩定農產品價格等,此外救濟和社會保障體系等措施都緩和了經濟危機引發的社會危機。c, 在很多方面改變美國人的生活.不僅改變了美國人的政治生活,也改變了美國人的經濟生活,尤其是新政實施的社會保障體系,使社會弱勢群體相當數量的成員首次享有法定的經濟保護。d, 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二戰后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觀點②過大于功論。理由是:a,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內部改革,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危機。b,沒有實現完全的復興和充分的就業。c,雖然改變了美國了政治生活,但這種改變開了一個惡例,即行政干預了司法權,破壞了原來的三權之間五相牽制、監督的體制。師:在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組觀點的基礎上,再由學生歸納新政的影響。(要求學生從積極作用和局限性兩方面概括)生:積極作用:(1)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2)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3)在很多方面改變美國人的生活。(4)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體制)。局限性: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內部改革,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危機。師:對于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教師設問:有人說羅斯福是在敲富人的竹杠,是在吃烤百萬富翁。那么它是否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呢?生:羅斯福新政是美國政府為應對危機作出政策調整,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即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本質,也不具有社會主義色彩。師:投影閱讀材料----材料: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設問:1、所謂“徹底的革命”是指什么?2、“舊民主秩序”是指什么?3、由此可見,羅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答案提示:所謂“徹底的革命”是指廢除資本主義制度。所謂“舊民主秩序”是指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羅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小結] 1,閱讀本課知識結構,自由提問 2,教師總結:面對大危機,羅斯福實施新政,雖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但使美國度過了危機,尤其是開創的國家干預經濟模式,推動了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繼續向前發展的新起點。(“新”的含義之一)
必修2第18課《羅斯福新政》學案 篇4
課標要求: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羅斯福新政內容和作用的探討、歸納與概括,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實現以古鑒今的教育功能。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以人為本、關注現實、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同時學習羅斯福迎難而上、戰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探討羅斯福新政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產生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相關圖文資料
教學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動創新”教學模式為主,輔以其它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介紹羅斯福生平,當選總統過程,思考羅斯福新政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出臺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胡佛反危機失敗
1. 銀行倒閉
2.企業破產
3.農產品價格猛跌
4.失業人數激增
5.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
(二)羅斯福當選總統
二、新政內容
1、整頓金融
2、復興工業
3、調整農業
4、社會救濟
內容 具體措施 結果與影響
整頓金融 《緊急銀行法》停業整頓;放棄金本位制;管制證券業 恢復銀行信用,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了前提保證
復興工業 《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包括工資、工時及集體合同權利條款的行業公平競爭法規 穩定產品價格,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和無序競爭
調整農業 《農業調整法》農業調整署;減耕;調整農產品結構 提高農產品價格,擺脫農業危機,緩和農民的斗爭
社會福利 發放緊急救濟金,“以工代賑”,興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穩定社會
三、新政實質
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干預。
(史料)部分資本家在報紙上連篇咒罵羅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說羅斯福天天都吃“烤百萬富翁”
在關于《社會保障法》的聽證會上,有人高喊“這個法案是從《共產黨宣言》第18頁逐字逐句抄來的”
甚至有人建議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一下羅斯福是不是美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
雖然最高法院的確宣布很多新政法令違憲,但是,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運用。
“在美國,從來沒有哪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強的信仰”
四、新政影響
1、使美國渡過經濟危機
2、避免美國在危機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3、開始出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本課小結:
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緩和了社會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國歷史上也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資本主義國家面對危機,自我調整,干預經濟的一個成功案例,這種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加強對經濟的全面干預,形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對以后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引起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一系列新的變化。
練習:(見課件)
《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
陳桂強
本節課內容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學理念把握適中。“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教師應把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性作用。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十分明顯。從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和評價,到羅斯福成功原因的探討,都是由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或獨立或互助完成的。
2對羅斯福新政內容的處理比較好。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課本上剖析得極為詳盡,如果在課堂上由老師或者學生念出來會比較枯燥,而且學生未必能深刻理解。因此我設計了一道發散思考題:如果你是羅斯福,你會采取什么方法來解決經濟危機?在學生討論時,我要求他們結合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來思考。這樣,他們不僅學習了新政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羅斯福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既復習了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又為后面的評價羅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礎。
3、歷史課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榜樣的力量,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羅斯福勇敢、堅強、不屈不饒的精神和大無畏的氣概無疑是個很好的榜樣,他對資本主義傳統經濟理論進行批判并大膽擯棄,需要廣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扎實的學習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羅斯福生平的簡介,學生能學到羅斯福身上的某些優秀品格。
有待完善之處:
1、由于時間關系,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過于簡單。
2、對“新課標”理解尚淺,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