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課程標準解讀
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曾四次連任,在美國國內和國際上享有很高聲望。他生于紐約,就讀于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炎而下肢癱瘓。然而疾病非但沒有摧毀他的意志,反而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他曾多次表示:“經歷過兩年臥床不起的痛苦,其他的任何事情都顯得那么容易。”他于1928~1933年任紐約州長,1932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1933年入主白宮后,推行新政,對緩解美國30年代經濟大危機、促進經濟復興起了積極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與簽署《大西洋憲章》《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雅爾塔協定》等,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應該如何評價羅斯福?他的哪些意志品質對我們最有啟發?學習“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明確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把握1929-1933年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把握經濟危機的特點、影響以及各國擺脫危機采取的辦法及帶來的影響。
●把握美國羅斯福新政實施的原因、內容、實質及影響。
●把握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占據主導地位及衰落的原因;凱恩斯主義及影響、被取代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了解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影響,培養運用生產力觀點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
●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培養運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結合凱恩斯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指導作用,培養透過事物的現象分析問題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羅斯福新政,認識到新政對資本主義經濟起的重要調節作用,對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有重要啟示。
●通過學習凱恩斯主義,理解重要的經濟理論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自主學習精要
一、經濟大危機:
1、背景:
(1)20世紀2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進入了經濟繁榮時期,美國尤為突出。但是繁榮的背后,工人農民實際收入增長緩慢,財富高度集中到資本家的手里,股票投機過度。
(2)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使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越來越多,但作為消費主力軍的普通大眾消費能力嚴重不足。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固有的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概況:(1)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
(2)特點:這次經濟危機波及范圍廣,從美國開始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影響了所有的經濟部門;持續時間長,從1929年直至持續到1933年;破壞性強,使資本主義世界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大幅度下滑,世界貿易縮減了2/3,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縮減了36%,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損失達2500億美元;危害大,這次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各國為擺脫危機紛紛采取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辦法,他們提高關稅,組織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實行貨幣貶值,這些都加深了非常嚴重的危機,國際關系也日趨惡化。
3、影響:(1)這次經濟危機使世界經濟遭受了重大損失;
(2)面對危機,各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加深了日益嚴重的危機,國際關系日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