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2
■三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教學目標
[內容目標]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二戰后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達的原因和表現,知道二戰后美國重要的經濟政策和重要歷史人物,了解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變化和調整的過程,認識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機制的新特點。
認識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是戰后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達的主要原因,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不斷變化和調整實際上是對新政的繼承和發展。進一步認識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模式,深刻認識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和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的本質,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分析歷史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相關材料,以及自己收集的有關材料,通過閱讀(閱讀文字材料、圖片材料、數字材料)獲取信息,知道二戰使美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分析國家的調節和干預是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達的主要原因,理清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變化調整至20世紀90年代經濟出現新特點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進而加深對二戰后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經濟政策變化調整的認識。
在此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材料的同時,應注意探究式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啟發性和互動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重要的歷史問題、歷史概念和美國這一時期重要的經濟政策。教師要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二戰后美國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及戰后不同歷史階段美國經濟政策的不斷變化調整的了解、探究和認識,知道美國是戰后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理解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變化調整實際上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形式和策略的變化。
認識美國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仍然充滿生機和活力,進一步認識美國國家全面干預經濟促進經濟發展的模式推動了經濟的巨大發展。
深刻認識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仍然沒有背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周期性循環的規律,進一步認識美國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社會兩極分化不斷加劇,以此來認識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本質。
(二)教學內容分析
◆羅斯福新政實施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政策,對美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課講述二戰及二戰后各個歷史時期美國對新政的繼承和發展,推動了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長期穩定持續高速發展。二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在世界占絕對優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此后各個歷史時期針對經濟發展的時代和情況的變化,對經濟政策不斷加以調整和變化,實際上是對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的形式和策略的調整,開創了以不同的形式和策略實現國家全面干預經濟而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
◆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并分析了二戰期間美國統管經濟及戰后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干預和調節,促使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二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實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使美國于50年代初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70年代面對經濟“滯脹”繼續實行凱恩斯主義,實施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沒有使美國經濟走出“滯脹”困境;80年代實行反凱恩斯主義的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經濟政策,實現了經濟的復蘇和連續增長;90年代實施“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使美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深刻變化,進入經濟持續增長的“新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