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一)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1、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產和消費的矛盾激化
2、爆發:1929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大崩潰為先導,出現瘋狂的股票拋售風3、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強4、影響:激化社會矛盾,資本主義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 (二)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國家干預經濟,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1、內容:
措施
目的①整頓銀行業,克服金融危機恢復銀行信用②加強工業計劃指導防止盲目競爭③調整農業政策穩定農產品價格④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穩定社會⑤保護勞工權利緩和勞資矛盾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穩定社會,早日擺脫危機2、特點: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3、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①它是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因而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②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改革提供了借鑒,推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三)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表現,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二戰后美國形成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凱恩斯主義)①政府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產和消費,干預資本主義的再生產②政府大力投資科研和教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2、當代資本主義各國(英、法、德、日)經濟發展的共同特征:
①政府干預經濟, ②加強社會福利建設, 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