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羅斯福新政考點解讀復習教案
專題三 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與主要模式1.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理解)
羅斯福新政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33年3月開始,主要任務是實現調整和復興;第二個階段,自1935年5月開始,主要任務是進行改革。羅斯福強調國家對經濟進行調節和干預。新政的內容涉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幾項。
(1)整頓金融業。
羅斯福上臺后立即宣布全國銀行停業整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公眾對銀行的信心,避免了更多銀行的破產;頒布銀行法,禁止銀行從事股票和債券交易,成立聯邦儲備保險公司,以防止再度出現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的投機行為和災難性擠兌現象;同時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以提高物價、刺激生產、擴大出口。
(2)恢復和穩定農業。
1933年出臺第一農業調整法,通過政府對自愿減少耕種的農民給予現金補貼的辦法限制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1938年出臺第二農業調整法,規定農業經營者有糧食剩余時,政府貸款幫助他們儲存余糧;在糧食短缺時,農業經營者出售儲存的糧食歸還貸款。通過這些辦法穩定農業經營者的收入。
(3)復興工業。(核心內容)
1933年美國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中止實施反托拉斯法,鼓勵企業在復興過程中進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業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工作條件,廢除童工、承認工會、提高工資,以實現工業的復興,促進工業生產的增長。
(4)建立寬泛的社會保障。
1933年,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1934年,把單純的救濟改為“以工代賑”,從而給失業者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社會需求。1935年,又通過社會保障法,為65歲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窮人提供財政幫助。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全體公民的最低生活。
2.羅斯福新政的影響。(了解)
通過法律形式,將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及援助貧困公民的責任固定下來,這是羅斯福新政的顯著特點。
(1)國內影響:①羅斯福新政緩解了美國原本十分尖銳的社會矛盾,使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②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國家與壟斷組織相結合的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得以形成。③羅斯福新政“以巨額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發展”的方針,為美國此后連年加劇的通貨膨脹和擴大的財政赤字播下了種子。實踐證明,羅斯福新政并沒有找到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的靈丹妙藥。
(2)國際影響:①羅斯福新政對其他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②各國政府干預經濟的實踐,迫切需要新的經濟理論支撐和指導,在此背景下,凱恩斯經濟學應運而生。
3.凱恩斯革命的主要內容。(理解)
(1)凱恩斯理論的內容:凱恩斯認為,由于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必然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企業減產停產乃至破產,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造成工人失業。
注意:★三大心理規律: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隨著人們收入增加,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費增量所占比例將會下降。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隨投資總量的增加,資本家對使用資本的預期利潤率將會下降。
流動偏好:人們出于現期交易、避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蒙受損失及想獲利而產生的貨幣需求。